王雪冰(1952年2月生),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英语专业。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央候补委员。2002年1月11日,因涉及“纽约分行”事件被审查。2003年,王雪冰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68年参加工作。
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1972年入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学习。
1975年7月任国家体委驻塞拉利昂教练组翻译。
1976年进入中国银行,先后在总行财会部、资金部,伦敦分行、纽约分行工作,历任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等职。
1984年5月后,任
中国银行资金部副部处长、处长、副总经理。
1988年6月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
1993年7月任香港
光大银行(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1993年11月任中国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副董事长。
1995年5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党组书记。
1994年在美国被授予1994年度国际“黄金交易杰出领导人”大奖,是
亚洲地区的第一位获奖者。
人物评价
王雪冰曾经是四大
商业银行行长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
中国银行也曾经是改革力度最大、动作最过激的银行之一。据说,在中行行长任上,王雪冰为了劝退一位分行老行长退下一线,把这位支边的老行长全家迁到江苏分行后再退下来。此时的王雪冰,忙于与银行干部的任免问题周旋,甚少官气。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官员说,中国银行的减员、
中国建设银行减少支行的改革模式,如今已成为四大银行改革模式的雏形,这里面,王雪冰个人所起的作用完全是“职务使然”。但他将此功系于自身,并将此作为其施展“银行外交”的支撑点,其心理膨胀的一面,已深刻影响到他的所谓“银行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人物事件
法庭查明
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15万余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法庭判决
2003年12月10日,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雪冰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公司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有关公司人员给予的款物,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了国有金融机构的声誉,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鉴于被告人王雪冰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遂作出以上判决。
王雪冰不服,提起上诉。
2004年1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王雪冰的上诉,维持原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王雪冰及其辩护人在上诉中提出一审判决认定王雪冰在康乐园大酒店工程贷款一事上,利用职务便利,为贷款人谋取利益,收受康乐园公司人员的手表与事实不符,不构成受贿罪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王雪冰利用职务便利,为康乐园大酒店在工程贷款一事上谋取利益,后收受该公司人员给予的手表,价值人民币30万元,原审认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于法有据;对于王雪冰在实达公司参与
中国建设银行设备选型竞标的问题上,没有利用职务便利,不构成受贿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王雪冰作为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虽不具体主管设备选型竞标工作,但其利用职务便利予以干预,为实达公司谋取利益,并收受实达公司人员给予的价值人民币15万元的手表,原审认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与此罪的立法本意相符;对于王雪冰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要求对王雪冰减轻处罚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一审法院在量刑时,已充分考虑到王雪冰犯罪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并鉴于王雪冰有自首情节,已依法从轻处罚。纵观全案,一审量刑并无不当。二审法院对上述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均不予采纳。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裁定驳回王雪冰的上诉,维持原判。
量刑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第一款(一)项: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第385条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
第386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案件大事记
2002年1月11日,王雪冰被审查。
2002年1月15日,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免去王雪冰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职务。
2002年11月3日,中共十五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王雪冰问题的审查报告》。全会决定,撤销王雪冰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2003年12月10日,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
2004年1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人物性格
“从不穿聚衣服、白色短袜,喜欢
法国餐馆、karaoke,还有
波尔多红酒”,《
时代周刊》亚洲版写道。反映他格调的还有他爱抽烟斗,打
高尔夫球。他被形容成“优雅的银行家” 。更复杂的王雪冰,不是没有被发现,一位欧洲银行家描述说:“(王雪冰)是非常有能力的银行家,但同时有着坏脾气,极其傲慢” 。
王雪冰的原部下们说起他的日常喜好,前面都用“嗜”字修饰:王雪冰嗜酒。故事与他的司机有关。司机到他家里送一个急件,结果看到的王雪冰正坐在云集的文艺界大牌人士之间,喝得满脸通红,他从不掩饰自己对风雅的追求。
个人影响
中国银行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商业银行,美国严格的银行监管制度直接造成了这件事情的爆发。另外在国家审计署对中行的审计中也发现有27亿元的违规操作,而其中大部分是中行纽约分行出的事,纽约中行涉嫌洗黑钱和违规贷款,违规拆借美元进行汇率炒作等,王雪冰难逃其责。
人生传奇
王雪冰算得上是中国银行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42岁当上中国银行行长,后调任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是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他1976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
中国银行工作。他亲自参与操作的“业务”,一年能赚到的钱,相当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全年的利润。炒
澳元,能在
货币市场上把澳元砸了下去,从而在出口大宗货物方面赚了很多钱。
比较而言,境外媒体更注意中国
金融业的这位人物。《
远东经济评论》认为,“王雪冰曾经享有盛誉,1993年起,王雪冰在中国银行做了7年行长,在这期间完成了把中国银行从一个
政策性银行变成一个
商业银行的初期艰巨工作,同时在这7年期间,把中国银行变成最赚钱的国有银行。”所以,相当多的境外媒体概括王雪冰,比较一致的判断是:技术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