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粉饰,又称“粉饰”,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活动来美化
财务报表的行为。这是一种假账的表现形式,涉及会计方法的选择、职业判断的应用、会计估计的决策以及经营决策的利用。
动机
绩效考核
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通常基于财务指标,如利润、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等。这些指标的计算与会计数据密切相关。绩效考核不仅影响企业总体经营评价,还影响管理者晋升、奖金福利等方面。因此,企业可能会为了提高绩效考核分数而粉饰会计报表。
获得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通常不愿贷款给亏损企业或信用不佳的企业。资金是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可能会通过粉饰会计报表来获取信贷资金或商业信用。
发行股票
无论是首次公开发行(IPO)还是后续发行(配股),企业都需要良好的经营业绩。为了筹集更多资金并塑造优秀业绩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可能会粉饰会计报表。
减少纳税
企业可能会通过粉饰会计报表来规避税收,但也有一些企业会为了筹资和操纵股价而虚构利润,多缴所得税。
政治目的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管理层可能会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而粉饰会计报表。
类型
粉饰经营业绩
利润最大化
此类粉饰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尤为常见,目的是展现更好的经营业绩。典型做法包括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
利润最小化
当企业无法达到经营目标或面临退市时,可能会采用此种类型的粉饰。典型做法包括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
转移价格等。
利润均衡化
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形象或获得更高信用评级,可能会采用此种类型的粉饰。典型做法包括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营造利润稳步增长趋势。
利润清洗
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时,新任法定代表人可能会采用此种类型的粉饰,以明确或推卸责任。典型做法包括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粉饰财务状况
高估资产
企业为了获得更大比例的股权,往往会高估资产。典型做法包括编造理由进行
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
低估负债
企业贷款或发行债权时,通常会有低估负债的愿望。典型做法包括账外账或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
常见手段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常被滥用,成为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典型做法包括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或者由上市公司将
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典型做法包括虚构经济业务、采用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以旱涝保收的方式
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等方式调节利润。
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企业为了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等目的,通过
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
资产科目。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的惯用手法。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然而,有些企业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蓄意调节利润。
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法和权益法粉饰会计报表。典型的做法是,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核算。
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科目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许多企业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事实上,注册会计师界已经将这两个科目戏称为“垃圾筒”(因为其他应收款往往用于隐藏潜亏)和“聚宝盆”(因为其他应付款往往用于隐瞒利润)。
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利润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往往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典型的例子是在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冲回。更为隐蔽的做法是,借助与第三方签订“卖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
识别方法
不良资产剔除法
不良资产剔除法是指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
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
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法律责任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果他们利用信息优势提供经过粉饰的会计报表,严重误导利益相关者,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果他们在审计过程中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或与管理当局串通一气,故意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发表不当审计意见,则可能要相应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行政部门在会计报表审查过程中的积极性较高,但如果通过层层审核的报表被发现是经过粉饰的会计报表,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若干建议
- 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
- 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尽快制定非货币性交易的准则,对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
- 制定有关
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准则,对资产评估调账、流动资产项目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处置已评估且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
- 制定
资产确认准则,对资产的确认标准进行规范,防止企业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标准的项目确认为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