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于2002年至2012年先后就读于
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入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担任讲师,2016年7月晋升副教授,并在法学院成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担任执行主任。2023年7月调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后担任该学院副院长。
田飞龙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政治理论、港澳与两岸法制、涉外法治与文化治理等,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出版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在《
政治与法律》《
学海》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评论文章数十篇,内参专报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并有政策转化成果。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香港政改观察:从民主与法治的视角》等;代表性论文有《瑞士族群治理模式评说》《八二宪法中的政治宪法结构》等;田飞龙的代表性课题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领域法律问题研究”“‘一国两制’
台湾省方案的宪制原理与制度设计研究”等。田飞龙的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一国两制”青年论坛(
香港特别行政区)副秘书长、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2012年,田飞龙获得第二届
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2018年获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届“我爱我师”评选活动“十佳教师奖”;2019年获得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我与社院”征文特别奖。
田飞龙出生于1983年4月,2002年9月进入
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后获得法学
学士;2006年9月进入
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后于2008年9月在该学院攻读博士,于2012年6月毕业并获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期间,田飞龙曾于2009年8月至9月赴
弗里堡大学联邦制研究所作为短期访问学者。
2012年7月,田飞龙入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从事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学术研究,并在法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和课程主讲教师;2013年至2016年担任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2016年7月晋升副教授,并在法学院成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担任执行主任;2016年至2020年担任院直属党支部宣传委员。期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田飞龙于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参加莱斯利·赖特研究员(Leslie Wright Fellow)项目。2023年7月调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后担任该学院副院长。
田飞龙爱好文学阅读和创作,自编诗集《临海听音》和散文集《象牙塔里寻思》。在校期间曾任“中国公众参与网”和“北大公法网”学术编辑,《青年文化评论》编辑部主任、执行编辑。
田飞龙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宪法与政治理论、
行政法、港澳台法、涉外法治、民族与共同体法。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宪法思想史、宪法基础理论、宪法政治、一国两制、涉外制裁与反制、民族主义与民族治理、共同体法哲学、法治的文明基础等。
田飞龙曾多次参与国务院港澳办、全国人大基本法委、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等机构涉港决策咨询及
新华出版社、人民日报等内参调研咨询及定向政策座谈。曾有多篇应约内参专报被中央统战部、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采用。同时与海外智库、权威媒体建立了良性的学术互动关系。
田飞龙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台港澳研究”、“法学文摘”以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另在韩国《分析与争鸣》、澳门《“一国两制”研究》、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评论》、
台湾省《亚洲政经与和平》等
学术期刊长期撰稿,集中于“一国两制”领域的法律与政治分析。
2024年9月9日,
美国国会自复会后特意开辟了所谓的“
中原地区周”,密集表决多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认为,这些涉华法案在美国国会政治中属于“跨党派共识”范畴,这根源于美国朝野已经完成的对华政策认知转型,诸如法案中出现涉港、涉台问题,打“香港牌”“台湾牌”是美国对华新
美苏冷战与战略、地缘遏制政策的重要抓手。
2023年,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数次前往
粤港澳大湾区讲学、开会,他在接受
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表示,2023年的大湾区跑出了“创新加速度”。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软联通”要素的协调与标准化以及“两制”优势的匹配互动,逐渐加强了大湾区的文化认同、制度协调性,也将更好展现“一国两制”的创新活力。
2023年7月18日,田飞龙副院长受邀参加了多场涉及“一国两制”与港澳台法领域的学术研讨活动,担任课程主讲人和发言嘉宾,展现了法学研究的前沿性、应用性和领域特色。
在人们眼里,法律人的形象往往是理性严肃的,但在田飞龙身上,你会惊奇地发现,法律人也有感性和柔情的一面。(
北京大学学工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