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镇
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下辖镇
小作镇,隶属于井陉县,地处井陉县西北部,东邻孙庄乡,南与井陉矿区相连,西接辛庄乡,东北与南陉乡接壤。下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75.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83.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1394亩,人均耕地面积1.11亩。近年来,该镇坚持县委提出的“重农、强工、活商、扩城”八字方针,依托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形成了水泥、石材加工、煤炭加工、销售、商贸流通、白云石开发五大支柱产业。2020年,常住人口为10952人。
历史沿革
1949年,小作镇境域属井陉县第二区。
1958年,属贾庄公社。
1964年,划归井陉县,成立桃林坪公社、库隆峰公社和赵庄岭公社。
1984年,改为库隆峰乡、桃林坪乡、赵庄岭乡。
1988年12月,合并桃林坪乡、赵庄岭乡、库隆峰乡置小作镇。
地理
位置境域
地处井陉县西北部,东邻孙庄乡,南与井陉矿区相连,西接辛庄乡,东北与南陉乡接壤。下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75.79平方公里。
气候
小作镇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5℃。
地形地貌
小作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中部平坦。
水文
小作镇有小作河、绵左渠流经境内。
自然资源
小作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石灰石、钙镁石、铁矿石。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小作镇辖19个行政村:小作村、赵东岭村、赵西岭村、马头山村、胡雷村、冶西村、八里沟村、北马峪村、小寨村、南石门村、北石门村、库隆峰村、东高家庄村、芦峪村、桃林坪村、出六里村、仇家窑村、梅家庄村、沙窑村,镇人民政府驻小作村。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1年6月21日,井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小作镇常住人口为10952人。
经济
2011年,小作镇财政总收入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77%。
2018年,小作镇有工业企业4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小作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448万元。
小作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小作镇生产粮食6965吨,其中小麦2764吨,玉米3803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26万亩,产量898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西红柿、茴香等。
小作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小作镇生猪年末存栏0.52万头;羊存栏0.68万只;家禽存栏17.27万羽。
工业
小作镇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的思路,不断加大项目储备和跑办力度,在水泥、石材加工、煤炭加工、销售、商贸流通、白云石开发等产业上重点突破。不断加快支柱产业上档升级,完成河北红旗水泥有限公司、南石门水泥厂两家水泥企业的生产线技改及环保治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石材加工业。总投资300万元,新增锯石机15台及配套设施。延伸发展传统产业。该镇煤炭企业实行压采、扩加、增销的总思路,不断压缩煤炭开采,加快洗选行业的发展,加大煤炭销售市场建设,实现了煤炭行业的拓展延伸。该镇拥有洗煤企业14家,16条洗煤生产线,达到了年产精煤320万吨的生产能力;煤炭销售市场己拥有煤场60余家,汽车350余辆,铲车32部,逐步形成了规范的市场化运作。
商业
2011年末,小作镇有商业网点183个,职工964人,城乡集贸市场2个。
进基层党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上半年进入全市50强乡镇,全省百强乡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小作镇有幼儿园(所)22所,在园幼儿381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4所,在校生1200人,专任教师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0人,专任教师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小作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1户,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1.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52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小作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全镇19个村都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小作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门诊所19个,床位146张。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小作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6户,五保户40户,支出68.6万元,年人均达到720元。2011年,新办理低保户10户,五保户1户。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人。
交通
小作镇境内有G5京昆高速公路、202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小作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小作村而得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作镇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形地貌
水文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交通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