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由
吉林大学毕业即入北京大学任教,直至终身。生前曾任中国沉积学会理事,
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工艺
岩石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硅酸盐学会理事等职。他最早地在我国开设《沉积岩相与建造》课程;长期为大学生与研究生开设《沉积岩石学》、《粘土及其研究方法》;《微观岩石学》等课程。他长期从事粘土科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粘土科学的起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除培养了一批粘土科学方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外,还先后为全国各大油田及
福建省、
浙江省等省举办过多期粘土学习班,这些学生(员)先后成为我国粘土科学的骨干力量。他发起和组织了我国第一届粘土科学大会,并为历届粘土科学大会组织者之一。
曾发表粘土科学论文数十篇,对粘土矿物的转化过渡结构及演变理论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在利用粘土矿物作为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利用粘土矿物演化关系改造油层段方面获得显著的实际效益。其代表专著《油气生成过程中的微粒一质点矿物》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与
南京大学合编的《沉积岩石学教程》获地质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他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粘土科学方面的教材《
粘土矿物与粘土岩》获地质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对
煤矸石的开发利用获国家专利。他先后为许多地区担任技术顾问,对地方的经济起飞及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6月在工作中摔倒
骨折,导致
肝性脑病,不幸以身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