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棘狮子鱼,俗名淡水狮子鱼。原产地为东南亚沿岸及各河口水域。
体形特征
三棘狮子鱼的体色配合环境而拟态,并不出众,但头很大,占体长三分之一,而且口大齿细。头虽然大,但却生着一对 小小的红眼睛,不对称的形态,非常有趣。体长可达30公分左右。
体稍延长,后部渐侧扁;头宽大,吻宽短,眼与鼻脊间有缺刻;鳃盖膜与颊部相连;体被厚皮、无鳞、具皮质突起;背鳍起点位于眼后方,鳍棘末端露出;
胸鳍宽大,伸达臀鳍起点;
尾鳍圆截形;各鳍均被厚皮。身体呈棕灰色,具不规则灰黑色和红色斑块。
详细介绍
三棘狮子鱼,俗名淡水,体长可达30公分左右。原产地为东南亚沿岸及各河口水域。此鱼的体色配合环境而拟态,并不出众,但头很大,占体长三分之一,而且口大齿细。头虽然大,但却生着一对小小的红眼睛,不对称的形态,非常有趣。
三棘狮子鱼是一种毒鱼,身体厚圆而且有很多瘤状突起,好像
蟾蜍的皮肤。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复杂多变,像变色龙一样通过伪装来蒙蔽敌人,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通常以土黄色和橘黄色为主。它的眼睛很特别,长在背部而且特别小,眼下方有一个深凹。常栖于海中的岩壁上,活像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它的
捕食方法很有趣,经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食物的到来。它的硬棘具有致命的剧毒,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去招惹它呀。
饲养技巧
新进鱼饿死的概率在80%以上。
淡水狮子鱼分两种的,南美的是纯淡水的,好养,贵,在淡水里面很难长久饲养的,本身是喜欢含盐偏碱的水。但是开口不难的,可喂
血虫,用小活鱼喂更好,不喜欢动,喜欢躲藏,一般在晚上出来找吃,搭建洞穴给它。在淡水中容易因为
渗透压的原因皮肤溃烂感染而死,我曾经试过几条丢在纯淡水中都因为这个问题挂掉,但是在汽水中就生存得很好,这个鱼抵抗力很差,很容易被感染,所以绝对不是混养的好对象,而且汽水也不适合一般的淡水品种,因为反过来汽水同样对淡水鱼有渗透压的问题,容易导致纯淡水类肾亏。越狱你的鱼不进食多数是因为环境压制造成的,你可以试试把水调成汽水,适应以后一般都会开口,但不要一下调成汽水,最好是在一个礼拜内每天增加少量盐份调高。
饲养环境:适宜水温为22-28℃,对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但以碱性而稍带盐分的水质最好。个性贪婪,不可与小鱼混养,否则将成为其腹中物。性不喜光线明亮的地方,通常会寻找洞穴或其他可隐藏的地方躲起来,故需在水槽布置流木、洞穴等,供其隐藏。
挑选方法
1、到相熟,可信任的地方购买。或经可信任的朋友介绍。
2、先观察三棘狮子鱼身体表面是否有伤口和溃烂,或身体上的色彩是否有减退。可选择一些体形完整及丰满的三棘狮子鱼。
3、再观察三棘狮子鱼在水中的泳姿,看看它是否有不正常的摆动。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活跃的。
4、观察三棘狮子鱼眼睛是否健全,选择那些眼睛晶莹光滑的。不要选那些眼睛混浊和眼睛上有一层白膜的鱼,留意它的眼睛是否比同类型的鱼凸出。
5、选择那些鱼鳍完整的鱼,留意三棘狮子鱼皮肤是否带有过多的黏液。
6、也要留意三棘狮子鱼的呼吸是否比同类型的鱼快。
7、决定好后便可以买鱼了。买了三棘狮子鱼回家后,要准备落缸。
繁殖技术
繁殖特点
三棘狮子鱼属卵生。雌雄鱼在无底花盆做的产床内钻来钻去,舔食花盆内壁,即要产卵。每窝产卵500~600枚。
繁殖方式
6~7个月成熟,寿命4~5年,雄鱼身体细长,背鳍、臀鳍略长于
尾鳍,末端尖。发情时胸部特别红。雌鱼腹部鼓,背鳍、臀鳍末端略圆,略短于尾鳍,胸部色淡于雄鱼。成对饲养于40~60×20~25×23(厘米)箱中,用4~5天的老水,繁殖水温25~26℃,雌雄鱼在无底花盆做的产床内钻来钻去,舔食花盆内壁,即要产卵。每窝产卵500~600枚,都粘在花盆内壁上。
将带卵的花盆取出,放入与上述水质、水温相同的水族箱中进行人工孵化,2~3天出小鱼,3~4天游起来,喂灰水2~3天;喂小
血虫3~4天能吃
蜘蛛虫,20多天倒入饲养箱中(用4~5天老水),再过10多天又可产第2次卵。
雌鱼多数在产卵后力竭而死,护卵和抚育后代的重任就落在雄鱼身上在繁殖期,雌三棘狮子鱼喜欢将卵产在沿岸潮水边界线的岩石缝中,雄鱼随着在旁
射精,使卵受精。雌鱼多数在产卵后力竭而死,护卵和抚育后代的重任就落在雄鱼身上。当潮水退去时,一些卵会露出水面,雄鱼就用口向上吐水,或用
尾鳍拍打水面,使水溅到卵上,以保证卵的湿润。若有飞鸟袭击卵,雄三棘狮子鱼就不断地发出叫声来恐吓对方,即使被飞鸟啄得腹破肠流,仍
不肯退却,紧紧地守卫在卵旁。
涨潮时,雄三棘狮子鱼又得和伤害鱼卵的虾、蟹、
海星纲等作斗争。有时风浪大,卵往往被冲散,一待风平浪静,雄三棘狮子鱼就会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后代。
三棘狮子鱼其外貌并非慈眉善目,而名称也似乎给人以弱肉强食的凶残印象。可谁曾料想,
雄性三棘狮子鱼竟有一颗慈父心和呵护儿女的技艺。自打
雌性三棘狮子鱼在退潮海水的边沿产卵之后,雄性三棘狮子鱼就及时承担了父亲的责任和义务。除了要保护鱼卵免受凶猛动物的伤害外,还要在退潮时,口中含水喷吐到鱼卵上,以保持孵化所必需的湿润。偶尔,它们还使出用鱼尾拍击海水,将溅起的水花喷洒出鱼卵的绝招。鱼卵孵化出幼鱼后,它们的慈父爱心并未减退,仍然一如既往地陪伴、护卫在幼鱼群的左右。遇到险情,长着吸盘的幼鱼就向鱼爸爸游去,不一会儿功夫,鱼爸爸的周身就被
吸附它身体的幼鱼密密麻麻地簇拥起来。看上去,它们父子间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护卫谁了。慈父就这样满载着吸附周身的幼鱼,游向深海中去。
疾病与防治
烂鳃病
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
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其
病原体是多子
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
胸鳍、背鳍、
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也可选用O.05-0.07%的
红汞药液放在10
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
其
病原体是
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
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O.03克
孔雀石绿或
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布娄克虫病
病原:该虫为
石斑鱼属瓣体虫属管咀、斜管科,侧面观可见背部隆起,腹面平坦,虫体腹面观呈椭圆形或卵形,大小45-80×29-53um,腹面前部有一圆形胞口,能够伸缩,虫体的前部及背部前缘有纤毛,在大核后方有1个犹如发朵的瓣状体,此虫为分裂法繁殖。
流行情况:该病流行于热天,主要危害20-50mm的鱼苗。水温25℃以上。在高密度流水养殖及网箱养鱼更为多见,发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症状:其主要
寄生在鱼苗的鳃部,大量寄生时鳃部呈灰白色,粘有许多污物,体表也时有寄生形成不规则的白斑,
胸鳍从体侧垂直伸开,病鱼常浮于水面,游动迟缓,可用
显微镜镜险判断。
防治方法:1、用淡水+20ppm
呋喃唑酮浸泡鱼2-5分钟。2、用海水+200ppm
甲醛水溶液在增氧条件下浸浴鱼20分钟。3、用海水+2ppm
硫酸铜浸浴10-20分钟(小鱼小心使用)。
原虫性病害
病原:咸水小瓜虫,虫体呈球形或卵形,类似多子小瓜虫,大小0.066-0.45×0.034-0.36mm,全身披有纤毛,一般有四个念珠伏大核。
流行情况:成水小瓜虫主要
寄生在
海水鱼的鳃、皮肤、鳍等处,每年5月中旬至8月份沿海各海区均有流行,咸水小瓜虫适宜繁殖温度20-25℃,其胞囊及其幼虫传播。
症状:首先体表出现大量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有一层白色薄膜,由于虫体的破坏会引起断发性细菌感染,从而造成鱼体表皮发炎、坏死,鳞片易于脱落,鳍条腐烂,裂开,寄生鳃部时,破坏鳃片,感染上细菌后,会引起烂鳃现象。虫体侵袭鱼的眼角膜时,会引起发炎、变瞎,病鱼食欲减退,体瘦,游泳失调。虫体可用
显微镜观察判断。
防治方法:1、密度不宜过密;2、用0.4-1ppm
孔雀石绿浸泡病鱼5-10分钟,隔日再浸浴一次;3、60ppln
甲醛水溶液浸浴15-20分钟,水草缸则为20-30ppm全池泼洒,4、杀虫灵用淡水配成50ppm,浸洗5分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