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臣
丁宝臣
丁宝臣(1010~1067)北宋官员,诗人。北字元珍,晋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人。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官太子中允嵊州市知县、太常博士诸暨市知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朱祁镇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
人物简介
丁宝臣,仁宗景元年(1034年)与兄丁宝臣同榜高中进士。丁宝臣为宜昌市(在今湖   北省宜昌县)军事判官(协助州官处理政务),与欧阳修有往来,同游河西甘泉寺,景佑四年(1037),有酬答诗《戏答元珍》。迁知剡溪县、肇庆市(今广东肇庆市)太守皇祐四年(1052),四月初六(5月7日)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五月十九日陷城,宝臣弃城而逃,因罪贬黄州府,改知诸暨市治平元年(1064年)赵曙即位,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出通判永州市。生平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临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铭》有传。
治平四年(1067年)病卒,终年仅57岁。欧阳修为他撰写了墓表、祭文,王安石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著有《文集》(40卷)已佚。
双桂坊由来
丁氏兄弟居于郡城“来贤坊”,郡守宋蟾因两兄弟同登甲科,取“蟾宫折桂”之意,将来贤坊更名为双桂坊。即今城区双桂坊地名之由来。
个人作品
代表诗作
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宋·丁宝臣)
路缘萝荫杉松,翠壁丹崖不计重。
天作锦屏环十里,僧开朱屋面千峰。
花闲鹧鸪鸠钩语,溪外秦人髴逢。
早晚车驺到山下,篮舆多日待追从。
游五泄书呈完夫节推(宋·丁宝臣)
莫厌幽寻路险辛,细思容易是山神
能收地巧藏深处,不惜天奇示俗人。
古有少陵吟未到,今无摩诘画难真。
海边见说天童好,待君诗判等伦(自注:四明惟天童景号奇绝,完夫言回日当遍游诸山)。
留题崇法院(宋·丁宝臣)
濒湖三寺倚峥嵘,梵刹相高对县城。
楼殿尽知随处盛,山林独爱此中清。
剪开木末檐牙出,凿破岩腰磴道成。
悟得祖师心印法,禅僧遥指塔灯明。
次韵十五日菊(宋·丁宝臣)
秋香多日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
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
其二(宋·丁宝臣)
寒芳开晚独堪嘉,开日仍逢小雨斜。
秋尽亭台凋木叶,月圆时节伴蓂花。
幽香不入登高会,清赏终存好事家。
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嗟。
题慧山翠麓亭(宋·丁宝臣)
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
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
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
和慧山泉(宋·丁宝臣)
谁识澄渊万古清,潢污扰扰谩纵横。
出从山底应无极,流落人间自有声。
江汉想能同浩渺,尘沙虽混更分明。
从来旱岁为膏泽,安用茶经浪得名。
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宋·丁宝臣)
芳辰百五前,选胜到林泉。
万树绿初染,群花红未然。
阴岩犹贮雪,暖谷自生烟。
妇汲溪头水,人耕草际田。
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
健令多情甚,寻春最占先。
相关诗作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宜昌市)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已佚)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双桂坊由来
个人作品
代表诗作
相关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