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
白肌病是指全身肌肉由原来的红色变为灰白色到带黄的白色,犊白肌病一般在出生后10—100天内发生,冬季发病较多。
现在认为白肌病和
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
脂溶性维生素,在青草等嫩绿食物和糟粕、麦子、皮等含量较多,但它在空气和阳光条件下易被氧化破坏,当牛日粮中品质不好的干草、稻草、块根类、淀粉糟类过多,使维生素E摄入不足;目前对牛必需的微量元素,钴、铜、碘、铁、锰、硒等研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已表明,植物性饲料中硒含量与土壤、水中水溶性硒含量关系密切,在酸性的低硒土壤生产的饲料喂牛,容易引起硒缺乏。现在知道饲料中
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或减少,是犊牛白肌病的病因。而放牧、增加运动量、兴奋、运输、气候急剧变化(如低温、风雨)、营养不平衡,则是本病的诱因,有些年份,收割的牧草因遭较长时间的雨淋或因雨水过多,也可能发生本病。
2、急性型:是
白肌病中最多的病型,多数病牛最初的症状是
腹泻。腹泻持续2—3天后,元气大伤,步行和起立变得困难,虽没有发热但呼吸加快、流涕,全身肌肉震颤。一些病例还表现为出汗及哺乳、采食困难(舌和下腭诸肌变性)。部分病例臀、背肌肉肿硬,有压痛。在起立困难的病例,即使人工抬起,四肢也不能支持多久。有近半数的病牛在早期可见到血红蛋白尿。重症在发病后1日内死亡,多数呈长期经过,但大多不能完全恢复。
3、慢性型(迁延型):跛行或步行障碍是常见的,不时有突然不能站立的病例,多见于日龄较大的
犊牛。
步行困难和起立困难虽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参考,但出现红色的尿更进一步提示,血液检查可检出各种酶的活性高度上升,血液硒化,且多数病例血清VE下降,可以确诊,如无实验室条件,尸检骨骼肌呈灰白色变性可帮助诊断。
1、预防:轻症有望治愈,重症治愈希望不大,本病的重点应采取预防。发病地区从母牛分娩前一个月就应在饲料中添加
维生素e(250—1000毫克)或硒(日量
亚硒酸钠0.1—0.2ppm),其他方法如在分娩前以间隔二周注射二次维生素E(一次500—1000毫克),
犊牛出生后给犊牛及时注射维生素E100—200毫克或亚硒酸钠5—10毫克,隔两周后再注一次。
2、治疗:在犊牛发病早期可连续在3—4天分别单独注射亚硒酸钠3毫克/50
千克体重,或维生素E150毫克/50千克体重或两者并用。必要时采取保暖等保护措施,如有
肺炎或其他疾病发生时,需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