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刘贵福被派往太行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工作,曾任军工部技师、军工部(
黄崖洞)一所副所长、粱沟四所副所长、枪弹厂厂长、太原第二工具厂厂长。开国后,先后任长治华北兵工局第一兵工厂和
牡丹江市一二一厂厂长、二机部一局质量处处长和五机部七局主任工程师等工作。
1924年10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时年17岁的刘贵福跟随工匠李金昌在
冯玉祥的练兵基地修械所开始了他的兵工生涯。1926年,19岁的刘贵福经堂叔介绍进入
阎锡山的厂,后来又赶往
郑州市,再次投在李金昌所在的修械处做工。修械处迁往
山东省后,他被提升为匠长。之后,刘贵福成为孙殿英第41军修械所工匠。在之后的射击比赛中,刘贵福修造的
机关枪取得胜利,他也因此被升为装配领工。1934年3月,随着
孙殿英的溃败和部队被改编,刘贵福再次失业,后来辗转来到十五路军修械所和阎锡山的西北
汽车修理厂。
1937年8月,日军攻打
太原市,正在太原兵工厂做工的刘贵福受中国共产党感召,赶往
延安市参加抗日。到达延安后,刘贵福被分配到八路军兵工厂。当时兵工厂设备简陋,工具奇缺,主要原材料是铁路道轨和废旧钢铁,大量工作以手工操作为主。刘贵福和工友们钻研出很多土方法,用时2个月,修好轻、重机枪100多挺。同年11月,日军轰炸延安,刘贵福带领工友对
马克沁重机枪进行改造,最终改制成功连发性能好、枪架稳定、转动灵活的
高射机枪。
1938年3月,八路军兵工厂迁往
安塞区茶坊村,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分枪械修造部和机器制造部。刘贵福任枪械修造部负责人。当年年底,军工局委托枪械修造部制造
八路军自己的步枪。刘贵福和工友开始设计制作模具和样枪,他们以捷克式卡宾枪(
卡宾枪)为基础,经过多次制作,设计出步枪与马枪结合,加折叠式三棱刺刀的新型步枪。1939年4月,在“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展品被标为“
八一式马步枪”,并获得甲等产品奖。刘贵福作为主要设计者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
1939年10月,刘贵福被调到八路军军工部一所(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任副所长。按照刘伯承有关“步枪是一种近战武器,只要能在200米以内射击准确,越轻越灵巧越好”的设计要求,刘贵福在军工部总部军士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带领同事对无名式马步枪进行改造升级,并在1940年7月完成。1940年8月1日,刘鼎带着新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无名式马步枪”被正式命名为“
八一式马步枪”。
1966年9月3日,刘贵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骨灰被安葬在
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骨灰撒在了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刘贵福先后主持修复
延安市百余挺
机关枪;将
马克沁重机枪改装成
高射机枪;主持设计研制成功7.9毫米轻型的“
81式自动步枪马步枪”及“八一式
驳壳枪”;将“
沈阳市造
韩麟春13年式79步枪”改造为“新式65步枪”;进行“50小炮”曲平两用的改进工作;主持成功生产出
太行山军工“全新枪弹”。研制了刮斜机、拉线机、铣铇两用机、边槽机和标尺分度器等10余项专用设备。开国后,主持
中原地区初期一批制式兵器定型工作,开发了中国国防空缺的
钨钢、人造宝石等新产品;开发三线建设和地方兵工厂的创建工作。
以刘贵福为代表的老兵工战士们,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创建了光辉的业绩,铸就了人民兵工不朽的精神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贵福主持了中国第一代火炮等制式兵器的定型,为中国兵器工业特别是枪械制造技术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嵇立平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