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顿(全称:弗兰克·艾伯特·科顿,本名:Frank A.Cotton;1930年4月9日-200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费城,是一位
美国无机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科学院院士,也是多个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其是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体系的发现者、过渡金属原子簇
化学的奠基人,也是酶结构化学研究的先驱。
1951年,科顿分别在公立
德雷塞尔大学和
坦普尔大学获得
学士。1955年,科顿获得
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1年至1971年,其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1972 年,科顿到
德州农工大学担任Robert A Welch教授。1985年至1986年,其任
剑桥大学Alexander Todd 教授。1994年,美国化学学会
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分会(Texas A&M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以科顿的名义设立了F. A.科顿奖章,每年颁发给化学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者。2002年,其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9月14日,科顿到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作学术报告。该月,科顿还访问了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并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2007年2月20日,科顿在美国
得克萨斯州的大学城去世。
科顿曾获得
美国化学会的Baekeland,Kirkwood、Gibbs,Nichols、Richard、Pauling、Cotton等奖项的金奖,其是有史以来唯一接受全部七项金奖的美国化学家,也是第一个同时获得美国化学会两项无机化学奖的科学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0年4月9日,科顿在美国费城出生。 1951年,其分别在公立
德雷塞尔大学和
坦普尔大学获得
学士。1955年,科顿获得
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师从
诺贝尔奖获得者
杰弗里·威尔金森(Geoffrey Wilkinson)。
工作经历
科顿博士毕业后进入
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讲师。1961年至1971年,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在该期间,科顿37岁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2 年,科顿到
德州农工大学担任Robert A Welch教授,并成为Doherty-Welch杰出教授和分子结构及成键实验室主任。
1982年,科顿获得
国家科学奖章。1985年至1986年,其任
剑桥大学Alexander Todd 教授,W.T.Dohert-Welch 基金杰出教授。1994年,美国化学学会
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分会(Texas A&M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以科顿的名义设立了F. A.科顿奖章,每年颁发给化学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者。1998年,科顿获得普里斯特利奖章(ACS最高奖)和美国化学家学会金奖等。
2000年,科顿获得
以色列沃尔夫化学奖和法国化学学会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奖章。2002年,其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授予科顿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仪式在化学所礼堂举行。同月14日,科顿到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作学术报告。该月,科顿还访问了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并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
人物逝世
2007年2月20日,科顿在美国
得克萨斯州的大学城去世,享年76岁。
个人生活
1959年,科顿结婚,婚后有两个孩子。
科研方向
科顿科研方向为
金属有机化学、金属
羰基化学、金属-
金属键和金属原子簇化学、电子结构与成键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领域。
人物成就
科顿曾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研究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终身荣誉院士,美国哲学会会员,丹麦皇家研究院荣誉院士,Cottingen科学院通信院士,
意大利化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员,印度科学院荣誉会员,
印度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Edinburgh皇家学会荣誉会员,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伦敦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科顿的著作《高等无机化学》被十四个国家翻译并且有超过50万副本被印刷,该著作一直视为无机化学领域最具权威的
教科书。其教科书《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被翻译成七种文字。科顿是有史以来唯一获得
美国化学会全部七项金奖的美国化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同时获得美国化学会的两项无机化学奖的化学家。
科研成果
领域成果
科顿是金属
原子簇化合物体系的发现者、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的奠基人,也是酶结构化学研究的先驱。此外,他在
金属有机化学、金属
羟基化学、电子结构和
化学键理论以及结构化学等方面也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学术成果
科顿发现了Re2Cl82-离子中的Re原子之间存在的金属-
金属键,并综合大量实验结果建立了其成键理论,证明了金属-金属键比金属-
配体键在决定过渡金属簇化合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上更为重要,由此揭示了一大类新的化合物——金属
原子簇化合物,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过渡金属化学领域。他还解出了应用广泛的
蛋白质葡萄球菌核酸酶的结构,该结构为利用定位诱变法开展酶催化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科顿一生中发表了近1600篇研究论文和综述。
个人专著
科顿撰写了《
高等无机化学》《化学,一种研究方法》《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基础无机化学》《金属原子间的多重键》《无机合成》《双核及多核金属簇合物的催化作用》等30多本专著。
教学工作
教材编写
科顿编写了从
高中到研究生的
教科书,涉及的内容从初级和高级
无机化学到
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人才培养
科顿培养了106 名博士生,150多个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先后在他的实验室工作过。不少学生已成为化学化工领域中的领导者:三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位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担任职务
工作职务
(以上为收录科顿的主要工作职务)
社会职务
(以上为收录科顿的主要社会职务)
社会活动
(以上为收录科顿的部分社会活动)
后世纪念
美国化学学会
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分会(Texas
德州农工大学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曾以科顿的名义设立了F. A.科顿奖章,每年颁发给化学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者。
荣誉奖项
(以上为收录科顿的主要奖项)
相关评价
科顿教授是
无机化学界的鼻祖,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囊括了美国化学学会所有奖项的化学家。(时任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评)
科顿教授以其丰富的研究内容、生动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师生,大家深感受益匪浅,并为大师广博的知识、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以及对
化学学科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所深深折服。(中南大学 评)
科顿是金属元素化学、酶结构化学的先驱之一,最突出的贡献在金属—
金属键领域,使人们对
元素周期表中接近半数元素的化学性质的认识有了彻底转变。(中科院院士、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游效曾 评)
科顿教授为中美两国化学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时任
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