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时政类报刊
非时政类报刊
非时政类报刊是指除时政类报刊以外的各类报刊,包括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都市报、晚报,以及所有企业法人办的报刊。2011年5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宣布,全国约5000家非时政类报刊计划在当年内进行全面的企业化改制。
基本简介
非时政类报刊涵盖多种类型,如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都市报、晚报,出版集团或深圳报业集团办报,以及大型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等创办的行业报刊。全国范围内,此类报刊数量约为6000家。其中,已有超过1300家完成了改制,剩余近5000家尚未完成。
启动改制
非时政类报刊作为中国新闻宣传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改革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的特点,且涉及众多单位,实施难度较大。2011年5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成功转型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完成全面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机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强调,全国范围内的非时政类报刊应在今年内全面开展转企改制。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军提出,公司将致力于提供新闻出版业的信息服务、数字平台服务及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服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对此表示,这是新闻出版业的一次深刻变革,转制单位不仅需要注销事业单位身份,还需在工商总局重新注册并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
改制意义
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之一,也是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这一举措旨在改善报刊市场的分散、混乱和小型化状况。据统计,约60-70%的报刊处于亏损状态。通过改制,预计将对报刊的资金情况进行核实,从而提升报刊的运营能力。
职工保障
在改制过程中,考虑到员工的利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不愿继续工作的员工,可按照事业单位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而对于愿意继续工作的员工,则可通过签署劳动合同加入新成立的企业。此外,政府要求企业在改制时预留资金,以确保原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水平不低于改制前的标准。改制后,员工将获得医疗保险、退休金和失业保险等福利,且计算起点自入职之日起算。在文化体制改革期间,尽管人员流动频繁,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不存在大规模裁员的情况。财政部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如减免税收,以促进改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改制难题
非时政类报刊的改制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许多报刊长期采用“机关办报”的模式,导致员工难以适应市场化运作。其次,身份转换也是一个难点,虽然企业体制可能更有利,但许多人仍倾向于保持原有的事业身份。第三,多数报刊缺乏实际资本,在转变为企业体制后,如何解决注册资本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优惠,帮助员工逐步接受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无论何种体制,政府都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社会保障,以消除他们的担忧。
转制规程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1年8月9日公布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为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制工作提供指导。该规程涵盖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资产清算与财务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转制后的报刊出版单位名称应规范化,如“《XX报》社”、“《XX(期刊名称)》杂志社(期刊社)”,并在必要时遵循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预计首批转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于年底完成转制。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2024-11-20
新闻出版总署:明年非时政类报刊要加快转企改制.新闻出版总署:明年非时政类报刊要加快转企改制.2024-11-20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启动改制
改制意义
职工保障
改制难题
解决对策
转制规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