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试妻,是由《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秋水》中的“不受楚王聘”和《至乐》中的“鼓盆而歌”演变而来。
最早的“庄子戏”出现在宋金时期,在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有“院本名目”,但真正以
庄子试妻为核心情节的戏剧故事,严格意义上发端于明代小说家
冯梦龙创作的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子试妻讲述庄子为试妻子田氏是否忠诚,假装去世,继而装扮成王生,追求田氏,田氏果然上当。王生称得了怪病,吃人脑方能治愈,田氏乃劈开庄子的棺木,欲取其脑。庄周适从棺中转醒。田氏大惊,又不见王孙公子,知被识破,无颜在世,自缢身亡。田氏吊死,庄子鼓盆而歌,看破生死、夫妻之情,火焚南华堂。师尊
老子前来,道庄周已修成正果,可收回南华二经,相约函谷关再会。
庄子试妻带有典型的男性单边主义特征,为投合封建礼教守节观念,要求妇女要从一而终、一女不侍二夫,其中,为凸显庄妻的“不守节”,描摹带有典型的倾向性特征。隐藏在“庄妻”这一形象背后,是女性在婚姻的两性关系中经历了“沉默——被规训或被惩罚——反抗与挑战”主体地位的变化。
创作背景
《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在先秦诸子作品中拥有着特殊的地位,研究《
庄子》的学者以及学者们流传下来的学术著作很多。因此,关于《庄子》的继承,其主流主要是研究其对中国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但除此之外,文学也在多方面受《庄子》影响,历代作家在创作诗词、文章、小说、戏曲等方面皆是对《庄子》另一种方式的接受。庄周故事则一直是历代剧作家所热衷的创作素材,其创作体类包括杂剧和传奇。《俗文学丛刊》第101册所收录万卷堂木刻本川剧剧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则是众多“庄子戏”的两种。
故事内容
故事是观音大士为点化庄周而化作新孀孝妇扇坟,
庄子欲教化寡妇不成,便使用法术帮助寡妇将新坟扇干,寡妇真实身份是观音,因此假以送一柄白纸扇、一只鬓簪,而且提示庄周扇上有字。庄周回家后,开扇念诗,不解。接着与妻子讲述帮助寡妇扇坟之事,田氏听后愤慨不已,与庄周议论一番后愤怒撕毁白纸扇。庄周看透田氏,便想试探妻子一番,因而装病身亡,实则是化作貌美楚国王孙,且扮作庄周的徒弟去试探田氏是否对自己忠诚。《庄周试妻》剧本故事紧接《南华堂全本》剧情:楚王孙在夜间主动试探田氏,没想田氏竟说起欲与之同宿一房,楚王孙拒绝后,田氏便私下向苍头打听楚王孙事,苍头亦配合楚王孙,言语上投合田氏心意,田氏一听楚王孙有意于自己,便定了要与楚王孙成亲。田氏与王孙商议成婚,答应其三项要求,为的是三日内修秦晋之好。成亲之日,楚王孙佯作心疾,需以活人脑髓为药引。田氏拟将初死庄周代活人,正打算劈棺取脑,庄周适从棺中转醒。田氏大惊,又不见王孙公子,知被识破,无颜在世,自缢身亡。田氏吊死,
庄子鼓盆而歌,看破生死、夫妻之情,火焚南华堂。师尊
老子前来,道庄周已修成正果,可收回南华二经,相约函谷关再会。庄周再变作王孙,将田氏引入地府。冥王判淫妇轮回为雁,庄周赴函谷关与师尊相会。
出场人物
参考资料
故事演变
典故由来
庄子试妻戏剧故事追本溯源主要依据《庄子》中三个典故敷衍而来:《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秋水》中的“不受楚王聘”和《至乐》中的“鼓盆而歌”。
宋金时期
最早的“庄子戏”出现在宋金时期,在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有“院本名目”,其中有金院本类,诸杂大小院本《庄周梦》《蝴蝶梦》。
明清时期
真正以
庄子试妻为核心情节的戏剧故事,严格意义上发端于明代小说家
冯梦龙创作的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冯梦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是拟话本小说,在明代发展已经成熟,其间增加了许多戏剧性的曲目,如《扇坟》《试妻》《劈棺》;还描写了鲜明且各具特色的扇坟寡妇与庄妻田氏两个人物形象,同时小说中的庄子亦一改形象,摒弃了之前消极避世、看破红尘的形象,变得
世俗化。受此影响,明末
清代掀起第一次“庄子戏”热潮。无名氏《扇坟记》传奇,收入《四大痴》,作为酒色财气之一的“色痴”,今存明崇祯间山水邻刻本。单以“蝴蝶梦”为名的传奇就有谢国本、陈一球本、无名氏本、石庞本四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初石庞《蝴蝶梦》传奇。明清戏剧大发展的土壤孕育了庄子试妻戏审美价值的随之提高,但故事内容枝蔓过多,且人物形象塑造扁平化、教化意味甚浓。
近现代时期
20世纪初,以“庄子试妻”为核心情节的《大劈棺》是不少剧种的热门剧目。在抗战及
解放战争期间,《大劈棺》在上海、北京、
天津市、
武汉市等地被广泛搬演。但戏曲的商业化越来越严重,为求上座率,各地戏院上演的《大劈棺》是作为纯娱乐性的玩笑戏并多以思春、劈棺等噱头招徕观众,使其趋向低俗和刻意恐怖荒诞,1950年到1952年,文化部陆续明令禁演的剧目中《大劈棺》首当其冲。
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蝴蝶梦》变成了戏曲舞台上的热门,多个剧种,包括
京剧、
川剧、
黄梅戏、
昆曲、河北梆子、
秦腔、
越剧等争相改编和演出。1988年,据川剧《田姐与
庄子》改编的四集黄梅戏电视剧以及2003年据舞台越剧《蝴蝶梦》改编的六集越剧电视剧,对故事内核、人物塑造及审美意识都进行了全新的开掘和再创作,大大地增加了“庄子戏”的受众群体。另外,1994年至1999年由曹路生编剧、陈明生导演的话剧《庄周戏妻》先后出访
日本、
英国、
德国等国家进行演出,使一部分国外的观众开始了解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剧目。
20世纪以来,新编的几个剧作,除了故事情节进一步简练、戏剧冲突更加集中外,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主角无一例外都很自然地换成了庄妻田氏,川剧的剧名就直接改为“田姐与庄周”。
2001年,
吴兆芬编剧的《蝴蝶梦》中,该剧中的庄妻田氏清新脱俗、品貌双全,引得楚王孙一见倾心、失魂落魄。田氏痴等十年,盼得丈夫游仙归家,却不知已经一步步踏入庄子布下的试妻圈套。聪慧如许地一步步引得庄子暴露身份,最终拆穿了庄子伪圣虚贤的面具并爆发出自己的呼喊,继而离开庄子放飞自我。
内容解读
隐藏在“庄妻”这一经典形象背后,女性在婚姻的两性关系中经历了“沉默——被规训或被惩罚——反抗与挑战”主体地位的变化。最初《庄子》中并无试妻、劈棺情节,且“齐生死”思想并不含封建贞洁观念。庄妻只在鼓盆而歌的故事中提到,一言未发也无任何形象塑造,死亡就是她的出场,出场也只有沉默,她被完全剥夺了发言的权利。
其中,明清戏剧大发展的土壤孕育了
庄子试妻戏审美价值的随之提高,但故事内容枝蔓过多,且人物形象塑造扁平化、教化意味甚浓。
田氏思想简单,性格怯懦,她是个挣扎在“遵从天性”或“遵守规矩”之间的弱者,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者。她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性格悲剧。而庄周的丰富性、复杂性、社会性、现实性、深刻性,却需要人们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庄子戏”主题随着时间逐渐改变,剧中庄子形象亦发生变化,但一直未完全改变过他最后成仙或得道的结局。就《庄子试妻》人物来看,最初庄子是作为追求得道升仙的主角代表,其他角色作为附属,烘托或者渲染庄子个人形象;后来逐渐演变至
庄子与妻子田氏在剧中的重要性各占一半,如“庄周试妻”篇幅的出现,同时出现重心偏向叙讲田氏的不忠;后来则又以田氏为主角,对她进行大篇幅的刻画,主要目的就是讽刺以田氏为代表的一批不顾夫妻情义而见异思迁、风流淫荡、毫无忠贞的女性,而此时庄子一角则略有附属于田氏之势,起到烘托田氏角色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化目的。
古典戏曲中像这样别有用心的“试妻”并不鲜见,《桑园会》《
武家坡》《
汾河湾》等剧中,作为妻子的女性总是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还要接受残酷的贞洁测试,甚至隐瞒身份的丈夫还要编造不幸雪上加霜,妻子们最终必须严词拒绝还要以死明志,才能顺利通过测试与丈夫相认而后“大团圆”,这些无一不指向女性名节的道德规训。而若这些妻子未遵守既定规则通过测试,就一定会被惩罚。
故事影响
伦理教化
现《庄周试妻》以批判田氏为主,以田氏被“打为大雁一世孤”,庄周则去往函谷关与师李伯阳(
老子)相约为结局,突出描写田氏的水性杨花与不忠不义,强调妇女的忠贞与从一而终的重要性。
在“庄子戏”的主题中属于伦理教化主题之作:庄子得道升仙的“庄周梦”与试妻主题虽并存于这两个剧本中,但非常明显地倾向后者,禁人欲的道德指向严重。剧本中扇坟寡妇与田氏虽皆极力为自己的欲望辩驳,但仍未逃出时代的道德压迫。
观音灵签
观音灵签第八十四签:【庄子试妻】。吉凶宫位,签文:因名丧德如何事,切恐吉中变化凶;酒醉不知何处去,
松柏影里梦朦胧。解曰:寒鱼离水 美中不足 若问营谋 不如莫起。仙机:六甲煞旺 诸事不利 解除保安。
衍生作品
电影《庄子试妻》
1913年,《庄子试妻》由华美公司拍摄,黎民伟的四哥黎北海分饰庄子、王生,黎民伟男扮女装,演庄子的妻子田氏,
严珊珊演田氏的丫鬟,当时她与黎民伟刚结婚。时长15分钟,讲述庄子为试妻子田氏是否忠诚,假装去世,继而装扮成王生,追求田氏,田氏果然上当。王生称得了怪病,吃人脑方能治愈,田氏乃劈开庄子的棺木,欲取其脑。《庄子试妻》拍成后,布拉斯基携回
美国,在好莱坞公映,颇受当地华人欢迎。《
庄子试妻》未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映,1923年,在上海公映过。该年6月7日《
申报》有做报道。
豫剧《南华经》
2021年12月15日,由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
吴素真,优秀青年演员苏印永主演的豫剧《南华经》在长江剧场上演。
《南华经》取材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和《大劈棺》,但在故事情节、思想寓意、戏曲文本、人物形象等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在豫剧《南华经》中,人物动机发生了变化,庄生有意化身为楚王孙试探勾引,使得作品不至于被蒙上“封建梏”的典型色彩,并且将原戏劈棺取脑髓情节改为劈棺取真经,去掉原来的极端暴力元素,衍生出两个对立融合的心理主线,在以另一人称(楚王孙)重新了解妻子后,庄子发出了如此嗟叹:“往昔我一心修道不染尘,今日忽觉草堂好温馨,再看我妻不可方物花月貌,没想到庄生我修得此佳人”庄子试妻,修道终来,却仍旧放不下人间烟火,到头来确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京剧《大劈棺》
京剧《大劈棺》则选用了明朝
冯梦龙《
警世通言》中“庄子试妻”的故事为蓝本,剧本内带有典型的男性单边主义特征,为投合封建礼教守节观念,要求妇女要“从一而终”、“一女不侍二夫”,其中,为凸显庄妻的“不守节”,描摹带有典型的倾向性特征。
晋剧《庄周试妻》
《庄周试妻》以明代冯梦龙的小说《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为素材创作而成,剧中的庄周是个圣贤,但圣贤也是凡人,人的七情六欲使他做出了荒唐的事。虽然他后来有所醒悟,但其行为和他背后的“人世规矩”,已刀不血刃地杀害了无辜者。剧中的庄周并不是庄子的真实形象,是借用庄子这个圣贤智者的人物通过“试妻”作了一番人性的考察与审视。庄子的“解剖刀”最初指向妻子田氏,最终指向了自己,由对女性妇德的考察转而成为对自身人性的审视,试妻试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试出了自身人性的伪劣。
社会评价
无论是京剧《大劈棺》还是
豫剧《
庄子》,对于庄子的刻画均带有“污名化”的特点,是对“鼓盆而歌”行为艺术性的改写。作为观演者本身,在对表演艺术作出审美判断的同时,也要区分事实与改写。(文汇网 评)
抛开冯梦龙腐朽的道德说教,挖掘出人性的复杂、人心的善变。看似人间关系最为亲密的夫妻庄周与田氏,他们的思想感情却永远不可能有交会点。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都注定了:居于主宰地位的庄周和居于从属地位的田氏,他们谁也不能理解谁。看起来相安无事、岁月静好的生活,只因“一花一扇一庙会”,便碎成了一地鸡毛,风来各处飞。(《戏剧文学》评)
根据庄子试妻戏剧故事内容的嬗变过程,人们剖析出婚姻关系中女性主体地位经历了“沉默——被规训或被惩罚——反抗与挑战”的变化发展。当然在这些不断变化中,女性的主体地位依然是脆弱的,其境遇值得怀疑和担忧,庄妻离开庄子之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名作欣赏》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