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烈士墓在洪山东北麓。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汉口准备起事反对
慈禧专政,以求改良中国政治而道清政府杀害的
自立军首领
唐才常、
傅慈祥、
林圭等7人埋骨处。墓为长方形,砖石砌成。墓前建有四柱三门的牌坊,横额上书“庚子革命先烈墓道”8字。墓前正中嵌有当年所立墓碑,碑额镌“精神不死”四个大字,中刻“国民革命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
烈士墓”,左刻烈士姓名,右刻多条口号。墓四周环以垣墙,墙内
松柏成林,象征烈士浩气长存。
墓园结构
墓为长方形,砖石砌成。墓前建有四柱三门的牌坊,横额上书“庚子革命先烈墓道”8字。墓前正中嵌有当年所 立墓碑。
历史背景
1900年,
唐才常支持
丁惠康、
汪康年等人在上海英租界
新马路梅福里东文译社创办
正气会。由于唐才常与保 皇派和革命派都保持密切联系,受到双方的影响,思想上经常呈现自相矛盾的状态。他所领导的正气会既有反满倾向,却又主张保皇;既对义和团运动持否定态度,又认为机不可失,试图利用义和团造成的动荡局面发动武装起义。唐才常依靠的武装力量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会党组织和
新建陆军中下级军官及士兵。为便于联络各地会党和新军官兵,唐才常采取了秘密结社中传统的建山堂、发票布的办法。自立会会员称“会友”,每人发“
富有票”一张,上书救国保民的政治宗旨,作为会员凭证。自立会建立富有山堂,设有正龙头、副龙头、内八堂、外八堂等名目,体系庞大。许多省份会党头目均名列其中,
唐才常也被列为副龙头。自立会的口号是:“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日运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在筹建勤王军队过程中,唐才常一方面接受康、梁等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遥戴
孙中山为“极峰”,在两派中左右逢源,“各方咸为之用”。
沿革变迁
1900年唐才常等七位烈士被草葬于武昌洪山北麓。 1912年4月,孙中山在1912应
黎元洪之请来鄂时,为了表彰庚子汉口
自立军起义的历史功绩,安抚烈士遗孤,将唐才常等21位自立军烈士合葬于洪山
东北地区麓,立“铁血精神庚子之墓”石碑,建立
烈士陵园。
1929年和1934年进行过扩建、修整
两周王陵占地面积1.2公顷。
1935年又予以整修。墓建于长方形平台之上,内用砖砌,外以水泥浇筑,墓前以钢筋混凝土筑成四柱三门的牌坊,横额上书“皮子革命先烈墓道”八字,牌坊和墓之间建有一亭,亭内立有碑记,叙述庚子革命的史实。
文化大革命其间墓冢被毁坏。
1956年
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庚子烈士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其进行保护。决定在武昌洪山建立烈士陵园,陵园当年建成。
1991年武汉市文物办在原址重建了墓碑。
纪念事件
唐才常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十分迅猛,至二十六年六、七月间,人数已达10万多人,遍布鄂、皖、赣、湘各省的会党组织及
新建陆军中。1900年六月初五(7月1日),唐才常以保国保种为号召,邀集
容闳、
严复、
章太炎、
文廷式等社会名流与正气会员在上海张园召开会议,号称“国会”,后改为“中国议会”,容被推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任总干事,总会设在上海。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汉口准备起事反对
慈禧专政,
自立军确定七月十五日在汉口、汉阳、安徽、
江西省、
湖南省等地同时起事。结果由于
康有为的海外汇款迟迟未到而一再延期于二十九日。清政府听到风声,沿
长江戒严。湖广总督
张之洞对于
唐才常的活动早有所闻。唐才常也算是他的门生。后有理发师向都司告密,张之洞派兵搜索。七月二十七日晚,汉口总机关被破获,唐才常与
林圭、
傅慈祥、
田邦璇等12人被捕。张之洞特派
郑孝胥去审问,唐才常说:“此才常所为,勤王事,酬死友,今请速杀!”并狱中题诗“剩好头颅酬故友,无损面目见群魔”。
二十九日清晨,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20余人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残酷杀害。退往九华山的
秦力山、
吴禄贞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解散部队,分别潜伏。新堤
自立军右军一部及湖北蒲圻、
麻城市、
沙市区、
巴东县和湖南常德、
岳州等地的自立军及会党组织也曾举行起义或开展零星、分散的斗争,但在
张之洞严厉镇压下相继失利。
唐才常领导的
自立军起义最终失败。当时自立军首领领唐才常、
傅慈祥、
林圭等7人被草草埋在洪山东北麓。因时属庚子年而命名为庚子烈士墓。
庚子烈士
唐才常
唐才常(1867~1900)清末维新派领袖。字丞,佛尘。湖南浏阳人。贡生出身。1898年,与
谭嗣同创办南学会、群萌学会,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同年夏,欲赴北京参与新政,行至汉口,得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失败后逃往
日本,与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等人接触。二十五年,与兴中会
毕永年合作,准备联络
长江沿岸会党起事。同年冬回国。1900年在上海组织
正气会,后改名为自立会,联络长江中下游会党,入会者达10余万人。自任总司令,设总机关于汉口。因待康有为汇款接济,起义延期。8月21日晚被
张之洞逮捕,次日被害。著有《觉颠冥斋内言》等。有《唐才常集》。
傅慈祥
傅慈祥(
清代(1872~1900) ,原名元臣,字
爱新觉罗·良弼。潜江杨家嘴人。爱读书,精拳棒之术。1894年肄业两湖书院。甲午战败,
中原地区割地赔款,傅每与人论及,奋拳叹息不已,乃毅然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成绩优异。1898年赴日留学。起义事,原定于1900年8月9日各地同时大举。因
康有为不满
唐才常与革命党合作,有意扼发经费,以致被迫一再延期。8月23日凌晨,与唐,林等一道遇难于武昌紫阳湖畔,年仅28岁。就义时高呼:“救四万万同胞”。遗著有《南斋诗文集》。
保护范围
东、西面至距
烈士墓中轴线四十米;南面至墓冢边线外二十米;北面至八一路规划红线,以及八一路北面墓道两侧各十米、牌坊以北二十米。建设控制地带:
八一路南侧,东、西面至保护范围外三十米,南面至洪山山脊线;北面至八一路规划红线,八一路北侧,东、西面至保护范围外二十米;北面至保护范围外三十米;南面至八一路规划红线。?
社会意义
自立军起义是
戊戌变法后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武装斗争,锋芒直指掌握清朝实权的后党顽固派,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唐才常、
秦力山、沈尊等志士殉难,给人们
以巨大的震动。鲜血,使许多原先徘徊于改良、革命之间的人士播然领悟到,想通过清廷来拯救
中原地区,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们转而大声疾呼,唤醒世人毋为奴隶,抛弃改良的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导致了保皇派的分化和革命派的发展,为推动两湖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
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庚子烈士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00多年了。他们以血肉之躯开拓了推翻帝制、走向自由民主的道路,是为反帝反封建反专制最先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这场革命虽然没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那样的轰轰烈烈,但依然是中国革命历史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