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图珌
黄图珌
黄图珌(1699-1752后),字容之,号守真子、蕉窗居士,江苏华亭人,即今松江区人。他是清代时期的剧作家,曾在雍正年间担任杭州府、衡州府同知,乾隆时期三次担任浙江乡试监试官。黄图珌擅长词曲创作,同时也精通诗歌和散文。他的代表作包括戏曲《雷峰塔》以及《解金貂》《温柔乡》《栖云石》等多种传奇作品。他还撰写了《看山阁南曲》《看山阁集》等多部作品,并在中国词与戏曲发展上有所贡献。
人物经历
黄图珌出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他在雍正六年(1728年)入都谒选,随后获得杭州府同知的职位。之后,他又历任湖州市司马篆、衢州府同知等职。直到乾隆十九年,他完成了任期并入京。
主要作品
《雷峰塔》
黄图珌的《雷峰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白蛇传题材剧本之一。该剧共有三十二出,讲述了南宋临安区许仙白娘子之间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在民间广泛传播,而且还对后来的白蛇传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图珌的《雷峰塔》在乾隆三年(1738年)首次刻版发行。
其他作品
黄图珌除了《雷峰塔》,还创作了多种传奇作品,包括《解金貂》、《温柔乡》、《栖云石》等。这些作品合称为《排闷斋传奇》。此外,他还编写了《看山阁南曲》、《看山阁集》等作品,后者包含了他对词与戏曲的深刻见解。
创作理念
黄图珌在创作中强调“画工”与“化工”的区别,并通过比较《琵琶》与《西厢记》来阐述这种差异。他认为《琵琶》虽然在音乐和谐度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文本布局上并不完美,相比之下,《西厢》的人为雕琢痕迹较少,更能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创作特点
尝自谓创作戏曲,“毋失古法,而不为古法所拘;欲求古法,而不期古法自备”。
黄图珌强调“画工”与“化工”,并举出《琵琶》、《西厢记》为例,进一步阐明“画工”与“化工”的区别,认为《琵琶》之所以为“画工”而未达到“化工”的境界,主要是因为“虽《琵琶》之谐声、协律,南音未有过于此者,而行文布置之间,未尝尽善”,更主要的是《琵琶》较与《西厢》,人为雕琢痕迹较重,“陈腐之气尚有未消,情景之思犹然不及”。
作品评说
黄图珌的《雷峰塔》是今天可以看到的这一题材的最早剧本。剧中描写的白蛇形象和小说有所不同,她不再是害人的蛇妖,而是一个温柔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白蛇和青蛇在西湖遇雨时向许仙借伞,及后来为索取许仙而同法海大战的情节,也比小说中的描写更丰富,这些都对以后的白蛇传戏曲发生过重要影响。黄图珌《雷峰塔》作于乾隆三年。各剧种竞相改编搬演,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些折子戏如《断桥》、《盗草》、《水斗》等至今还经常活跃在昆曲舞台上。《雷峰塔》全剧所表现的内容和结构,预示著戏曲创作开始进入以舞台性为主的阶段,“文人戏曲”时代走到了它历史的终结。
影响与评价
黄图珌的作品《雷峰塔》在当时的戏剧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其后的白蛇传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还在昆曲舞台上留下了多个经典片段,如《断桥》《盗草》《水斗》等。黄图珌的创作标志着中国戏曲创作进入了以舞台表演为主的新阶段,结束了“文人戏曲”时代的统治地位。
参考资料
黄图珌.豆瓣.2024-08-08
清代传奇《雷峰塔》介绍 .中华典藏.2024-08-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作品
《雷峰塔》
其他作品
创作理念
创作特点
作品评说
影响与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