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故居,位于
东城区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5号和寿比胡同6号。宅第分为3部分:西为洋式楼房,中为花园,东为住宅,住宅部分为五进院落。现存倒座、过厅。正房和词堂、中间花园已全部拆除,西部只有一座两层西式楼房。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纪念人物
瓜尔佳·荣禄(1836———1903),字仲华,谥文忠。出身满洲
瓜尔佳氏,祖上几代为官,军功赫赫。
咸丰年间初涉官场,先后在工部和户部任职,因涉嫌受贿被
爱新觉罗·肃顺处罚。
光绪年间,东山再起,任
兵部尚书,掌握了清末最具实力的军队———
北洋军。逐步成为
慈禧的亲信,后党的核心人物。“百日维新”期间,调任
直隶总督,协助慈禧打击维新派,发动了“
戊戌政变”。“庚子之变”中,义和团“扶清灭洋”进京,荣禄对各国使馆“明攻暗护”。
八国联军进京后,主张议和,促成了“
辛丑条约”签订。
瓜尔佳·荣禄(1836-1903) 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
瓜尔佳氏。
正白旗人。
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
爱新觉罗·奕訢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
爱新觉罗·载淳死,荣禄参与确定载(即
光绪帝)继承帝位,为
慈禧所倚重。1879年,因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
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兵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督练
北洋政府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
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
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
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硁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
光绪帝。1900年
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
慈禧返京后,转
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1903年去世,谥号文忠。以示其对
清代的忠心。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地名溯源
荣禄故居:
菊儿胡同在
东城区西北,东起
交道口南大街,西至
南锣鼓巷。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
乾隆称桔儿胡同。
宣统年间改为菊儿胡同。1965年改称
交道口南三条,1979年恢复为菊儿胡同。胡同里的3、5、7号旧为荣禄故居。1949年改为阿富汗大使馆。据说41号曾经是寺庙,里面住过一位清朝皇帝的替僧。
地理发现
府邸基本格局尚存,欧式别墅让人出乎意料 过了人来车往的
地安门外大街,走入南锣鼓巷的生活场景,离开了
后海周边的王府聚集地,到了灰墙筒瓦的官宅区。从元代北京建城开始,
南锣鼓巷和后海这两个地方就被纳入“九经九纬”的范畴内,住过不少朝廷重臣。
瓜尔佳·荣禄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故居在南锣鼓巷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之所以出名,恐怕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的那次“
联合国人居奖”改造工程,胡同中间的一片危旧房被改建成了四合院式的新建筑。
而菊儿胡同3号,荣禄故居的所在地,因为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加入被改造的队伍,保留至今。菊儿胡同3号院:门内发生的“巨变”
记者来到故居门前,那扇挂有三号门牌小门显然是后开的,真正的“原装门”应该是院墙东南角的金柱大门。门上贴着房管局的牌子,还没进院子,就听到里面
电钻声大作,门内世界的“巨变”还没有完成,满地的砖头瓦砾断口锋利都是“新伤”。这本来是荣禄故居的第一进院子,现在被隔开,但仍是3号院的门牌。
穿过3号门内的窄小夹道,走上月台的三级石阶,环顾一周。月台上,正房三间、左右耳房都还齐备,只是很久没有粉刷过了,廊柱和窗都显得暗淡。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各三间,倒座房和东厢房外都连了崭新的小砖屋,在这一片暗淡中加入了两块跳动的色彩。通向西厢房的台阶上有几点青草,在过去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这间屋子的使用频率必然相当高,所以才会磨损得这么厉害,门坎被踩塌了一块,门失去了支撑有点儿倾斜。院子中间栽一株
臭椿,一丛迎春,臭椿尚在
冬眠,而迎春的枝条上,已经热热闹闹地开满了小花。
贾迎春不过三五年,臭椿看似高大,其实也只有五十来岁,它们都没经历这个院子的鼎盛时期。
1836年,在
菊儿胡同里,
瓜尔佳氏门中又添了一个男丁,他就是
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氏是满洲八大家族之首,可谓名门,荣禄的祖辈和父辈又都位列朝班,荣禄一出生就注定了要追随先辈们的脚步。1859年,23岁的荣禄得罪了他的上司
爱新觉罗·肃顺,差点儿被处死,当时他已经有7年“官龄”了。躲过大难后,荣禄回到菊儿胡同的家闭门闲居,偶尔在花园里走动走动,开始认真思考为官之道。
菊儿胡同5号的位置上,原来是荣禄府的花园。在一本以
戊戌变法为背景的小说中有一段“尹教头夜探荣禄府”,演绎了荣禄府的花园,说里面有“西湖阁”、“金陵轩”等亭台楼阁。记者所看到的5号院只有两座六层楼,现为新华社的宿舍。
菊儿胡同的老住户回忆,解放前,他们搬来的时候,花园就不存在了。当时,在5号院的位置上盖了几间房,住着普通老百姓。花园灰飞烟灭,亭台楼阁的雅号也无从考证,但相关资料表明,
瓜尔佳·荣禄家几代都与西湖、
南京市无缘,身为武将,他们习惯于大漠孤烟而不是风花雪月。
菊儿胡同7号院:洋房竟是主要建筑
从1861年,荣禄重振旗鼓,第二次复出并逐渐成了后党的中坚分子。这个选择把他推上了权力的顶峰,也为他招来了身后骂名。
菊儿胡同7号院里,有一座欧式别墅,也是当年荣禄府的主要建筑之一。解放后,做过很长时间的阿富汗大使馆,后来交给北京一轻研究所管理,现在出租给了童趣出版社。走进大厅,站在扶梯下向里张望,能看到一层会客室里的吊灯和红沙发,像是出自某部古装剧,背景是19世纪的法国宫廷。高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
瓜尔佳·荣禄竟然有一座欧式别墅?
后人对
瓜尔佳·荣禄的看法多出自
梁启超的《
戊戌政变记》,认为他是反对维新,是镇压
戊戌变法的帮凶。不过历史专家眼里的荣禄与那些盲目排外的昏聩官僚还是有区别的,他在
神机营任职9年,非常了解所谓西方的
火器装备;任
直隶总督期间,他曾经仿照
京师大学堂办了几家新式学校,并在文教经济等领域都取得了成绩。
寿比胡同6号院:祠堂变成了宿舍
出了7号院,绕到寿比胡同6号,这里是荣禄故居后两进院子的入口。铁门紧闭,只能从投信孔窥得“洞里乾坤”,里面还有几幢老房子,和
菊儿胡同3号的规格相仿。当年,后两进院子是
瓜尔佳·荣禄家的祠堂,供奉着
瓜尔佳氏历代的祖宗牌位。如今,这里是煤炭部的宿舍,听说只有一户人家,大部分的房间都空着。
敲门没人应,只好转过身来,寿比胡同口有几株老槐树,至少都有百岁树龄了。真正见证历史的只有这些老屋、古树,关于荣禄的功过是非,恐怕也只有它们最有发言权。
民间记忆
再回来已不见梁上彩绘
杨杰 菊儿胡同3号院居民
1953年我出生在院子里,
菊儿胡同3号是我父亲在解放前买的房。我父亲是1949年解放
北平市的时候和傅作义一起起义的,他曾经在陆军学校里任职,算是
中国国民党的
少将。解放前,他从
上海市北上,买下了
菊儿胡同的院子。当时,这个院子包括一个前院,也就是从1号大门进来的那个院子。在前院和现在的3号院间有两道门,3号院的东西两边还各有一个跨院。解放以后,父亲在林学院工作,他喜欢种花种树,就在院子里种满了桃树。春天可以赏花,到了夏天可以吃果子。这些桃树我小时候都爬过的。这样的好时光到“文革”结束了,大概是1967年,我们搬走了,落实政策回来是1986年的事情了。回来以后,人也老了,觉得房子也比以前破败了很多。倒座房前多盖了几间小屋,院子里的桃树全都被砍了,就连房梁上的彩绘也看不出来了。
住久了才瞧出名人故居的门道
陈小姐30岁3号院居民
我租了3号院的正屋,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了。印象中,刚来的时候这个院子就是这样,只是没有夹道口的两间小房,那两间房是去年年底才盖的。租这里的房子就是为了上下班方便,没想过以前有什么名人住过。搬来的时候,
菊儿胡同东西路口的墙上都挂着牌子,介绍胡同的历史,里面就提到这儿是荣禄故居。看了以后,就慢慢留意这附近的四合院,老房子。现在,还真能瞧出点儿门道来了。
专家访谈
故居洋房不是为考虑舒适而建的
罗哲文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专家四合院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可以脚踏实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气;二是私密性,四合院通常都是一家人住,进门就是影壁,门一关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和外面的世界隔开了。这两个优点是西式建筑所不具备的。
西式建筑当然也有好处,可从
建筑学的角度上来讲,中式和西式建筑谈不上哪种更显先进。有些人认为西式建筑住起来比较舒服,其实不然,同样在没有自来水,没有供暖系统的条件下,中西式建筑的舒适度没什么差别。而清末的
菊儿胡同显然不会有自来水,所以说盖7号院的洋房,不是从舒适的角度上考虑的。
获国际人居奖的菊儿小区的改建工程是
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小区内的居民楼从外观上看是中西结合的,而且在布局上模仿了北京的四合院。但实际上楼、房无法继承四合院的优点,相对的两个楼的居民,站在窗口就可以对视,不再有私密性。
政府声音
李仅录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所所长1986年,
菊儿胡同3号院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正因为是文保单位,菊儿胡同危旧房改造的时候才没有动这个院子。据考,院子的规模本来很大。在
菊儿胡同开门,西到菊儿胡同中间,东到胡同口,北到寿比胡同。分为三部分,从西向东分别是洋式楼房、花园和住宅。菊儿胡同3号被保护下来,是作为旧宅院,而不是荣禄故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