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1941年成立的气象专责机构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简称中央气象局或CWB)原为中华民国中国的气象专责机构(1941年成立,1949年迁台),后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气象专责机构。1971年恢复建制(台湾当局“交通部中央气象局”),2014年台湾“环境资源部”成立后将改隶并更名为“环境资源部气象局”。
现负责中国台湾地区的气象观测及预报业务,包括天气、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学项目,也是台湾地区官方的气象预报、台风警报、灾害性天气特报(豪雨特报、强风特报、低温特报等)及地震报告的发布单位。
历史
台湾地方层级
1896年7月12日,台湾日据时期日本台湾总督府以府令21号公布设立“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恒春镇、澎湖岛测候所”(气象站)。8月10日,成立“台湾总督府台北测候所”,隔年12月19日迁往现址。
1934年,改称为“台北观测所”。
1937年3月3日,第一次改建。
1938年,成立“台湾总督府气象台”,掌管全台湾、澎湖地区的气象、地震观测单位。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总督府辖区,成立“台湾省气象局”(先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后改为台湾省政府)
1948年1月,改制为“台湾省气象所”,隶属台湾省政府,于隔年代理管辖中华民国全国的气象、地震观测业务。
1965年9月1日,又改制为“台湾省气象局”。
1971年7月1日,中央气象局以台湾省气象局为基础恢复建制,台湾省气象局走入历史。
中华民国中央层级
1941年,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中央气象局”,直属于行政院,管辖全国的气象、地震观测业务,并接受内政部委托编制国民历。
1949年,中央气象局随中央政府迁台,业务暂交由台湾省气象所办理。
历任局长
大陆时期
黄厦千(大陆时期)
吕炯(大陆时期)
台湾时期
郑子政
吴宗尧
谢信良
辛江霖
辛在勤(现任)
组织机构
内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气象科技研究中心
秘书室
秘书室总务
会计室
人事室
政风室
附属气象测报机构
一等测报机构
气象预报中心
气象卫星中心
气象资讯中心
地震测报中心
气象仪器检校中心
海象测报中心
台湾南区气象中心
二等观测站
三等气象站
注:台南气象站于2001年3月16日起合并入台湾南区气象中心
四等气象站
业务
• 气候监测
• 短中期天气预报
• 长期天气预报
• 灾害性天气特报
• 台风预报及警报
• 气象服务
• 监测台湾地区地震活动
• 发布有感地震报告与海啸警报
• 研究各种地震前兆现象
• 提供地震资讯服务与地震防护宣导
• 执行气象局所属机构之基本气象仪器校正
• 接受外界委托进行基本气象仪器校正及现场游校
• 受内政部委托,每年编算国民历以颁行台湾统一历法
• 天象资料的编算,并出版天文日历,提供社会大众参考运用
• 太阳黑子的观测和研究
• 日、月全食彗星及流星雨等特殊天象之不定期观测与摄影及发布新闻稿
• 发展建置即时天气监测与预报作业辅助系统
• 发展台风动态模式
• 发展气候监测与预测技术
• 增进数值天气预测技术
• 此外,2010年6月25日中央气象局正式启用NOAA开发的地球展示系统做为科学教育之用。
• 需注意的是,中央气象局的气象预报中将宜兰县划归为台湾东部区域;而苗栗县则划归为台湾北部区域,与台湾“行政院经建会”的划分方式不同。
徽标含义
局徽自1993年开始启用。
设计意念:
一、局徽图案源於古代中国「祥云」之图像,象徵大气及海洋的现象。上下对称之螺旋形表示南北半球之各种大气现象(如台风、气旋或反气旋),左右对称型态之波形表示海洋中的波浪或地震波。祥云本身不停的运转,不停的变化,符合大气层般无时无刻的变化,具有动感而颇富亲切力。
二、波形的中心显示无限的潜力,像旋紧的发条。
三、波形的尖端象徵开拓、创造、新境界,後端象徵推展、研发、新的科技。
四、整个波形表现出两种物体(气体或液体),交界面的交互影响,关系极为密切。
五、整体形象涵意,人类无穷的智慧和潜力,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精神和物质交互作用。
未来组织规划
局长(简任11-13职等)
主任秘书(荐任9至简任11职等)
各组
副局长(2人、简任10-12职等)
各地气象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
台湾地方层级
中华民国中央层级
历任局长
大陆时期
台湾时期
组织机构
内部单位
附属气象测报机构
业务
徽标含义
未来组织规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