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辅
清代官员
王者辅(?~1779),字觐颜,号惺斋,安徽天长县人,生年不详,清雍正四年(1726)以廪贡生考选“文行兼优”担任海丰县县令,开始仕宦生涯。在海丰率先个人捐资以发动社会合力修建纪念文天祥的方饭亭,因为他的耿介触怒了上峰惠州知府而被罢官。后前往甘肃省军前效力获得军功,得以重新起任,历任直隶固安县县令、顺天府北路同知、宣化知府,因再次触怒权贵而被降职转任。清乾隆九年至十一年(1744一1746年)任嘉应州知州,在任期间倡修水利、大兴文教,建东山书院、南冈书院、状元桥,推动了梅州市文教的发展。离任后,曾在两江总督府任幕僚,晚年谪戍吉林省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吉林去世。
人物简介
王者辅于康熙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市一个寒素的读书人家庭。父亲王颖哲喜爱诗书,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科举入仕的道路,但仍然以诗书教授指导儿子王者辅读书。也许是因家境和人脉不足,王者辅二十岁出头时依然是童生,直到吴中名儒张映葵前去担任主管县教育的官员,经其指点传授,王者辅学业开始进步,才考中廪生。清雍正初年,王者辅因文品兼优而被安徽学政孙嘉淦荐举入京,王者辅以廪生的身份参加考试,名列第三,被授海丰县县令,雍正六年(1728),王者辅来到岭南地区开始从政生涯。陆丰市有出海捕鱼的拖篷船一百八十多艘,过去县令到任,都要进行验票,索取利益,王者辅坚持旧票为凭,有遗失的人就补给,不受一文。在平时王者辅“布衣蔬食”,衙门中仅用七人,一切文案均自己办理,外出时不坐轿子,只骑一匹瘦马,带着两个皂吏随从。因此在官场中被视为异类,被人称为“怪尹”。在前任交盘亏空的处理上,他不会逢迎上级,与惠州知府产生矛盾,互揭当事,反被控告,担任海丰县县令一年多后就被参革丢官。随后广东巡抚鄂弥达看中他操守,邀请他作为幕僚,并于雍正十二年(1734)推荐他到甘肃省军前效力。直至乾隆元年(1736),大军凯旋,王者辅以军功复职,后任顺天府固安县令。担任固安县县令九个月后,王者辅升任顺天府北路同知,当地靠近京城,旗人和汉民杂处,他一视同仁,还捐资设立书院。过了九个月,升任宣化府知府。宣化有不少皇庄庄头串通官府,盘剥百姓,王者辅到任后,坚决不与庄头同流合污,得罪庄头,又被弹劾。于乾隆六年(1741)被发往广东,以同知直隶州补用,历署惠州知府钦州市知府(未任实职)。乾隆九年(1744),王者辅任嘉应州知州,到任之初,王者辅见历年积案2000余宗,立即明咨密访进行清查。在任三年,基本査清积案,并妥善处置。当时程江频繁涨洪,荡及民居,为解除水患,王者辅亲率吏民实地勘查,制定御水方案,并督促施行。半年筑成上自渡江津,下至南门大榕阁6个堤坝,控制梅、程两江汇流水势,减轻洪患。为改善交通条件,还主持重建东山状元桥,再建城北窖溪、合溪坝2桥,兴建了两座书院,分别是攀桂坊一带的东山书院和位于南口堡的南冈书院。随后王者辅又因为得罪同僚的事而失官。乾隆十七年左右,入两江总督关天培幕府,与袁枚同作幕僚。乾隆三十七年左右,又因办案差错,谪戍吉林省。王者辅的流放生活持续了8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吉林市去世。身后别无长物,仅余藏书75柜。
代表作品
王者辅一生好读书,著述颇富。在任宣化知府期间,曾主持纂修了《宣化府志》。在吉林时因家中失火,作品大都遭焚,仅留一部《读书记事》,这是他步入仕途至逝世前的读书心得,曾由好友蓝鼎元、龚天如校订,但未经刊印,后亦亡佚。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