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当家
小生之一,是当时令人瞩目的后起之秀;他配音的节奏感好,口型准,一种“创作上的松弛”使他能够很快的进入人物,无论正剧、喜剧都配得有滋有味,格外精彩。《
最后一班地铁》里的男主角贝尔纳,《合法婚姻》中的伊戈尔,《
出水芙蓉》中的史蒂夫,《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中的迪杰等,让观众一点一点熟悉并喜爱他的声音,他出色的配音技艺也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他就是优秀配音演员杨晓。
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期,杨晓的艺术创作进入鼎盛时期。光男主角就有二、三十个。包括
朝鲜、
捷克、
波兰、
美国、
英国、
罗马尼亚、巴西、
法国等国在内的大量
译制片。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接踵而来,杨晓配音水平也日趋精湛。但此时,杨晓却选择了激流勇退。他离开了
上海市,离开了电影译制厂,去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当时斗争得很厉害,不舍得离开,很不舍得离开,结果还是离开了……”。
对配音事业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情怀让离开后的杨晓只能在梦里追寻原来的自己。“做恶梦,因为明天要配戏紧张啊。这工作的确是负担挺重的。当时我们厂工作的氛围非常严谨,创作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想把戏配好。有时候接到一个角色心里没谱的话,的确是要花很大的功夫,现在有时候回想起来,觉得这路走得真够受罪的。”因为倾情太深才会在乎,因为在乎才会梦到,“做恶梦就是留恋,因为老想着……”,杨晓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