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在
西安市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中国哲学范畴讨论会,剖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本论文集就是在会议的基础上,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汇编而成的。
本书共收入重要论文17篇:1。
冯契:论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和逻辑范畴;2.
汤一介: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3.[美)
成中英;中国哲学范畴问题初探:4.
张岱年:释“天”、“道”、“气”、“理”、“则”;5.
方克立: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6.
金春峰:从范畴看中国古代
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7.冯憬远:论中国哲学史上的有无之争;8.[美]
杜维明:从身心灵神四层次看
儒家的入学;9.韩强: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和基本范畴的演变;lo.
蒙培元:简述“理”的演变;11.严正:试述中国古代性情范畴之发展;12.
方立天:华严宗佛教哲学理论构架和范畴体系;13.
陈俊民:
张载哲学逻辑范畴体系说;14.丁彦:试论张载的“体用不二”;15.张军夫:“无极”辨与属性范畴实体化;16.舒金城:
王夫之说“诚”:17,吴熙钊:范畴演变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形态的变革。书后附录:笔谈中国哲学史范畴研究,刊有本次研究会上
张岱年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发言。 ·
本书是在中国哲学史范畴研究日趋活跃的背景下结集出版,收入集中的都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名家的作品。这表明中国哲学史范畴的研究十分重要,这种研究有助于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并深入地从认识上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
本论文集着重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1.“道”。。气”、“理”等范畴的含义及其演变;2.认识论上“类”;-故”、。理”三个范畴的逻辑发展;3.揭示了由“和”,。反”、“争”、“合”、“分”、“与”和“合。的统一所表现的中国古代
辩证法发展进程;4.提出了由“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个命题,可推演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完整的范畴体系;5.对体用范畴及
张载哲学由范畴体系所形成的逻辑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解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中国哲学史范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对于推进中国哲学史范畴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