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支循环为血管主干近侧分支和远侧分支之间所形成的血管网。这些血管网是固有的,平常处于静止状态,不起作用。但当主干发生阻塞时就活跃起来,承担部分血流循环任务,以补充主干血循环的不足,甚至完全代替。这就可以保证组织的血流供应不致断绝。
分类及意义
侧支循环指冠状动脉之间彼此存在交通支,当某支冠状动脉或较大分支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其他冠状动脉经交通支向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这一血液循环系统称侧支循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某一冠状动脉经交通支向另一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侧支循环主要有两种:①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供血血管和被供血血管为两支血管,即供血血管经交通支逆行向被供血血管供血。②桥状侧支循环,供血血管和被供血血管为同一血管,即供血血管为血管近段经交通支顺行向同一血管闭塞远段供血。
侧支循环的意义是:①表明病变血管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压力下降。②良好的侧支循环提供的血液供给约相当于狭窄90%的血管提供血液供给。③经侧支循环显示的病变血管远段大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实际的大小。
形成的条件
机体某一局部的主要血管(动脉或静脉)的血流受阻后,该部原有吻合支的血管扩张,形成旁路,使血液迂回地通过这些旁路,恢复了循环,这种循环途径称为侧支循环,又称为代偿性循环。
有效侧支循环形成的条件有以下三点:①原有血管间必须有足够的吻合支。正常时有些动脉(如肠系膜动脉的小分支)为网状分支,其间有许多吻合支,容易建立侧支循环;有的动脉(如脾、肾的小动脉分支)作树枝状分支,彼此之间很少有吻合支,因而不容易建立侧支循环。静脉系统的吻合支比较丰富,一旦阻塞后容易建立侧支循环。但较大的静脉,如下腔静脉等吻合支也较少,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建立侧支循环。②血管阻塞的速度较缓慢。如血管阻塞的速度发生得快(如门静脉血栓形成时),则侧支循环往往不能充分地及时建立。如果血管阻塞是逐渐发生的(如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时),侧支循环则容易建立。③吻合支血管正常。例如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时,若吻合支血管也同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则侧支循环也不易有效地建立。
侧支循环的建立是渐进性的,吻合支的血管在开放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起初由于血管阻塞的局部组织发生缺氧,在酸中毒的刺激下,吻合支的血管最早表现为血管壁平滑肌
张力的松弛,随即血管扩张、延长而变弯曲,使原来不易查见的血管变为清楚可见。例如兔股动脉被血栓阻塞后,数日内即可见吻合支动脉的扩张;又如狗的实验性冠状动脉阻塞后,吻合支动脉的扩张可达原有直径的30倍。随着血管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其血管壁也相应的增厚。
解剖结构
1、侧支循环:
全身各处几乎都有侧支循环,但其发达程度不一致,四肢的最为发达。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和物理疗法等均能促使侧支循环发育旺盛和导致其从静止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2、血管:
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管,其管壁厚,具有弹性和收缩性,血流速度较快;静脉是使血液回流心脏的血管,其管壁薄,口径大,可扩张性大且数量较多。在安静时,全身60—70%的循环血量存在于静脉中,又称容量血管;毛细血管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通透性大,血流速度极慢,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出现周期性波动。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叫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其最低值叫舒张压。国际上以收缩压/舒张压kPa表示。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叫脉压。正常成人肱动脉血压为11.997-18.662/7.98-11.997kPa(相当于90-140/60-90mmHg)。脉压为3.99-6.65kPa(相当于30-50mmHg)。动脉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心输出量是指心室收缩时所射出的血量。外周阻力是指整个血管系统对血液循环所构成的阻力,主要决定于小动脉的口径。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基本不变,表现为收缩压增高。
高血压病人多是由于小动脉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过高造成,表现为舒张压明显增高。脉压与大动脉的弹性有关,老年人大动脉硬化,则弹性减弱,脉压增大。儿童期,心缩力较弱;小动脉较粗,外周阻力小;且动脉弹性好,故儿童血压较成人低。
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大动脉的扩大与回缩,这种波动叫脉搏。脉搏可沿动脉管壁,从大动脉向中、小动脉传播,因此在身体体表可以摸到脉博。祖国医学的切脉,就是分析腕部桡动脉脉搏的频率,深浅和强弱等特征,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