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鳞鱊
鲤科𫚪属动物
寡鳞𫚪(学名:Acheilognathus hypselonotus)是鲤形目鲤科鱊属的一种鱼类。它隶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鱼纲(Pisces)、鲤形目(Cypriniformes)和鲤科(Cyprinidae)。寡鳞𫚪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特别是鄱阳湖和洞庭湖区。其体长可达16.5厘米。该物种曾被认为已灭绝,但于2018年8月19日在洞庭湖被重新发现。
形态特征
寡鳞𫚪体形扁薄且极高,外观接近圆形,头部较小,口端位,上下颌长度相等。该鱼没有须,眼睛大且位于侧上方。眼间的头背部宽而平坦。背鳍和臀鳍均具硬刺,背鳍分枝鳍条14~15根,臀鳍的起点大约与背鳍第3分枝鳍条的基部相对。侧线完整,中段稍微向下弯曲,侧线鳞片数量为31~33枚。体长为体高的1.7~1.8倍,体长可达70毫米。
背鳍和臀鳍的末端分枝鳍条较粗,背鳍的起点距尾鳍基部距离较吻端近或介于两者之间。背鳍基部较长,长于臀鳍基部,后者的长度约为尾柄的2倍。臀鳍的起点与背鳍第三或第四分枝鳍条相对应。腹鳍位于背鳍前下方或部分对应,而胸鳍的末端越过腹鳍的起点。
下咽齿侧扁,有些齿一侧具密集凹纹,而有些则平滑无凹纹,咀嚼面细长且齿端钩状。鳃耙呈片状,最长鳃耙的长度约为最长鳃丝的1/4~1/3。鳔分为2个室,后室的长度为前室的1/2。消化管细长,为体长的8~11倍。
在生殖期,雄鱼的背鳍和臀鳍鳍条延长,外缘镶有黑边。背鳍的黑边非常窄,而臀鳍的黑边稍宽,占最长鳍条的1/6。尾柄上的黑纵条较细,不超过半个鳞片。
生长习性
寡鳞𫚪是一种小型鱼类,常见于江湖的缓慢水流和水草丰富的地方。它们以藻类和植物碎屑为食。每年4至6月是它们的产卵繁殖期。生殖期间,雄鱼的吻端和鱼鳍上会出现白色珠星,且鳍条略有延长,颜色也会变得更加深沉;雌鱼则具有产卵管。由于其观赏性,适合进行水族观赏养殖。
参考资料
寡鳞鱊 Acheilognathus hypselonotu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09-07
寡鳞鱊.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2024-04-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