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一团
1951年成立于莆田的戏剧团
荔城区莆仙戏剧团(又称莆仙戏一团),前身系莆田县实验剧团,创建于1951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解散,留下部分演员并吸收一些社会文艺骨干,组建“莆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2年11月,为恢复地方剧种剧团建制,据省文化厅通知精神,“莆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
2002年4月,随着莆田市行政区划调整,又更名为“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
创团背景
1951年5月,根据政务院戏曲改革工作指示精神,莆田县文教部门召集分散城乡各地,较著名的编剧、导演、演员和乐师等40多人举办艺人学习班,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莆田县典型剧团。1952年10月,剧团排演传统剧目《千里送京娘》;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地方戏曲观察会演:受到好评。兴化戏在此次会演后,经省文化局决定,改称莆仙戏。1953年初,剧团改名为“莆田县实验剧团”。
建团以后,剧团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在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中,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53年,剧团排演传统剧目《贵妃醉酒》、《刘锡.乞火》、《公背婆》,参加晋江专区第一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获得好评。1954年,排演传统剧目《果老种瓜》《瑞兰走雨》、《三娘推磨》参加晋江专区第二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再次获得成功。同年8月,传统剧目《百花亭》参加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三等奖和演员奖。尔后,剧团又与仙游鲤声剧团合作,组成莆仙戏代表队赴上海市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琴桃》获演出奖和演员二等奖;参加展演的《张果老种瓜》也获得好评并获演员奖和乐师奖。
剧团成果
1969年底,剧团全部解散并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京剧样板戏和一些歌舞小节目。
1972年11月,“莆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1972年至1976年间,移植演出了《红嫂》、《艳阳天》、《杜鹃山》、《磐石湾》、《戏霞万朵》等莆仙戏剧目。1974年9月,《杜鹃山》参加全省地方戏曲学习,移植“样板戏”调演。1975年12月,排演莆仙小戏《春暖花开》参加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剧团调演。
粉碎“四人帮”后,戏剧舞台开始复苏,大批禁的剧目得以恢复上演。演出了《春草闯堂》、《高文举》、《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剧团也迎来了新的繁荣,演员队伍不断壮大,演出剧目不断翻新,长年累月坚持上山下乡演出,为农村观众每年演出五百多场,在坚持为广大观众演出大量的思想健康、艺术上乘的剧目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新剧目参加全国、省级戏剧会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5年5月,新编历史剧《秋风辞》,参加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一等奖、演出奖、导演奖、演出奖及舞美设计奖。尔后,经逐级筛选,《秋风辞》于11月中旬选调进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大戏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导演三等奖布景设计一等奖、道具专项奖和主演二等奖、配演二等奖、群众角色奖。并进入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三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秋风辞》是一部高档次的艺术精品,是历史剧创作新一个里程碑。剧团饮誉京华,作品蜚声中外,为福建省人民争得荣誉,省政府特令嘉奖。1987年8月,新编古代剧《烛影摇红》,参力口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获得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和演员奖。1989年10月,创作现代剧《涨潮》,参加省首届艺术书演出,获剧本创作奖、演出奖和演员奖。1990年10月,新编古代剧《风雪潼关》参加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二等奖、演出奖、音乐设计奖和演员奖。1993年l2月,新编古代剧《玉笛梅魂》,参加省第十九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奖、剧目奖和演员奖。1996年12月,新编古代剧《藩国纪闻》参加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剧目奖、舞美设计奖和优秀演员奖等。1999年5月,新编古代剧《江上行》参加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和演员奖。2001年10月,《江上行》剧组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获得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多项一等奖。
剧团组成
·福建省莆仙戏一团
团 长:林金标
副团长:梁向东、吴清华
主营:戏剧表演
生产产值:0-30万
人员数量:31人
开业年份:1971
福建省莆田县莆仙戏剧团
福建省莆田县莆仙戏剧团成立于1972年11月,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5月的莆田县实验、跃进等剧团,是古老剧种莆仙戏主要表演团体之一。
剧团荣誉
剧团(包括前身)创作演出硕果累累,40多年来,相继创演了《三打王英》、《状元与乞丐》、《刘贺登基》、《葫芦湾》、《秋风辞》、《烛影摇红》、《涨潮》、《逃难记》、《风雪潼关》、《玉笛梅魂》、《藩国纪闻》等优秀剧目,获得近百个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并曾三度进京演出。1959年,《三打王英》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周年献演获得成功。1980年,《状元与乞丐》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荣获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1985年,《秋风辞》进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演出奖、剧本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等8个大奖。剧本还获得全国三届优秀剧本奖,并被收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剧团在发掘继承莆仙戏传统艺术方面卓有成效,其演出的《百花亭》、《公背婆》、《果老种瓜》、《瑞兰走雨》、《千里送京娘》等传统剧目保留了莆仙戏表演艺术精华。1988年,剧团为国际目连戏暨南戏学术研讨会演出《目连》一剧,深受国内外专家赞赏。
剧团人才
剧团人才辈出,拥有著名乐师肖祖植,知名老演员黄文狄、陈金标、薛春九、游金锁、黄宝珍和老剧作家祁宗灯、朱国福等。现拥有一级编剧周长赋、姚清水和杨美煊、郑文金等剧作家,导演翁国梁、吴镇勋,舞美设计师黄文龙,二级作曲家陈承恩,演员林文珍、陈星火、林金标、郭美莺、吴丽卿、陈君平、肖向阳等舞台艺术家。
参考资料
莆仙戏知名院团.东南网.2024-01-02
目录
概述
创团背景
剧团成果
剧团组成
剧团荣誉
剧团人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