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水,
建筑工程术语,拼音是mì shuǐ,意思是指混凝土体积已固定,但还未
凝结前,水分的向上运动。泌水是混凝土离析的一种特殊形式。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
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或
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及矿物成份、品种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由于各种颗粒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就造成了颗粒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时作用在颗粒上的作用力有颗粒的自重、混凝土的粘性抵抗力和
浮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出现了先拌净浆法、先拌
砂浆法、水泥裹砂法、裹砂石法、净浆裹石法等“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其中,由于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和水泥裹砂法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效果不稳定,强度离散大,未能在工程中坚持下来。净浆裹石法效果不错,但总搅拌时间需延长到4min。任何材料的宏观性能都是和它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造壳搅拌工艺制得的拌合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泌水量大大减少。
随着混凝土含气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但含气量的增加,却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实验表明,每增加1%含气量,混凝土的
抗压强度下降5%左右。因此,在满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含气量,以达到减少混凝土泌水的目的。
对一些有大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
泵送混凝土,通常采用掺减水剂和泵送剂等办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但是必须是适量的。如果减水剂掺得过多,会使混凝土在施工时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适当增加
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砂率,在满足混凝土其它性能(如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即在减水剂中参入适量
引气剂,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