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约公元一五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承吉,号凤林,
襄阳市人。生卒年不详,约
朱厚熜嘉靖十七年前后在世。明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
进士。官吏部考功司
主事。从善著有《
王凤林文集》四卷,诗集三卷,《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传于世。
字承吉,号凤林。原籍
南郑区,占籍湖北襄阳。祖父王忠,父王信皆为明代武将。王信生二子,长子王继善,次子王从善,兄弟二人皆举进士。
王从善于明嘉二年(1523)中进士。嘉靖三年至嘉靖七年任
溧水区知县。他在任期间,救治灾荒,发展生产,兴办教育,着力建设,政绩卓著,被
巡抚、巡按推荐为“循良第一”,后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
嘉靖初年水自然灾害严重,王从善就任溧水知县时,县内“父子相食,道相望”。他一到任就深入农村视察灾情,回县城后立即下令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在他的义行感动下,大富户也拿出积谷救灾,挽救了处于死亡线上的灾民数万人。王从善还动员富户雇人掩埋各处灾民的尸体,仅县城吴澍就雇人掩埋露骸数千具,又组织医生抢救病人。嘉靖四年,王从善申请豁免因灾害而抛荒的田赋,解除了灾民的负担。嘉靖五年,王从善倡建先斯仓,修复“预备仓”,并在崇贤、村、洪蓝等地建立社仓,“以便供输以救困乏”。经过努力,县内灾情得以控制,生产得到恢复。
嘉靖四年,王从善在县城望京街建造中山书院,以奉祀明初被冤杀的顾命大臣
齐泰,他题写“劲草”二字制成匾额悬挂于书院正厅,并主持了祭礼。
溧水文庙紧靠城墙,王从善觉得格局不当,将城墙向东扩出28丈,并建石桥以泄水。儒学外门坏多年,王从善主持重新修建一新,还请南京国子监
祭酒湛若水撰写了《新建儒学外门记》。为美化儒学环境,植莲于塘,植竹于圃,建亭于塘圃之间,题名为“二君堂”,并作《二君堂记》。又利用泮宫坊南的水渠和土阜植树建亭,命名“吾与亭”。他还亲自到儒学讲课,据清光绪《
溧水县志》载,在他的教育下,“垢者洗焉,顽者耻焉,偷者厚焉,懦者起焉。”
王从善任
溧水区知县期间,还重修谯楼,置钟撰铭;重修
城隍庙、
岱庙;新建戒石亭、香山观无功亭、望京街阅星亭;移演武场于大东门外,兴建正堂、后堂、旗台、阅武坊、迎春馆等建筑。他还在县治前凿泉砌筑“受明井”;在无想山麓凿泉成瀑布,修亭其下,名凤泉亭,今山上还留有王从善所书“凤泉”、“丹鼎”及“污尊铭”等
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