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蚀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啮蚀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erosum Cowan)是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一种植物,原生于中国西藏南部、不丹东部和印度西北部的海拔3050-3700米的杜鹃桦木林或松林下的杜鹃密丛中。这种植物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在4.5-6米之间,树皮灰褐色,块状剥脱,幼枝灰白色,密被有柄腺体。叶革质,形状为阔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上面绿色,略有皱纹,下面淡绿色,被有黄褐色易脱落的啮蚀状绵毛。花期为4-5月,果期为10月,花冠管状钟形,深蔷薇三姐妹红色,颜色鲜艳,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啮蚀杜鹃
海拔:3050-3700
命名来源:(西藏植物名录)[not bot .gard edinb . 19: 225. 1937]
中国植物志:57(2):270
亚组中文名:硬刺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barbar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4.5—6米;树皮灰褐色,块状剥脱;幼枝灰白色,密被有柄腺体,花序下小枝直径4毫米。叶革质,阔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0.5 (--16.5)厘米,宽(3--)3.7—4 5(—9)厘米,先端钝钝或宽圆形,有小硬尖头,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微反卷,下面绿色,略有皱纹,下面淡绿色,被有黄褐色易脱落的齿 蚀状绵毛,中脉在上面凹入,向基部常具有褐色丛卷毛,下面凸出,被有灰色至黄褐色绵毛及腺体,侧脉(10--)15—17对;叶柄粗壮,长7—12(--10)毫米,密被褐色腺头硬毛。
顶生伞形花序,有花11—15朵;总长约1.5厘米,疏被浅黄色细腺毛;苞片匙形,脆壳质,长2.4厘米,宽5毫米,外面密被白色细毛;花梗长8—9毫米,被长腺毛;花萼杯状,长5—5.2毫米,裂片5,近于圆形,略不整齐,长约4毫米,边缘被腺头睫毛;花冠管状钟形,长2.8—3.3厘米,直径3.2--3.8厘米,深野蔷薇红色,在管状部的内面具白色微柔毛,基部有5枚栗色密腺囊,裂片5,近于圆形,长1.2厘米,顶端有 探缺刻;雄蕊10,不等长,长1.4—2.3厘米,花丝白色,无毛,花药倒卵圆形,深褐 色,长1.3毫米;子房长圆形,长5毫米,蜜被腺毛,花柱长约2.1厘米,白色,无毛,柱头小,稍有微裂片,宽约1.6毫米。
果长圆柱形,长1.5—2厘米,直径约6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存环境
生于海拔3050—3700米的杜鹃桦木林或松林下的杜鹃密丛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隆子。
参考资料
啮蚀杜鹃.db.kib.ac.cn.2016-11-02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形态特征
生存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