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6632
河北农科院培育出的小麦品种
衡663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使用了黑小麦和衡8116进行杂交选育。该品种于2014年1月17日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并获得国审麦2013018的审定编号。衡6632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成株株型较松散,株高72.9厘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在2009-2010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398千克,而在2010-2012年度平均亩产均达到400多千克。
国审麦2013018
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品种,与对照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春季返青起身较晚,两极分化较慢,抗寒性好。株高73厘米,株型松散。穗层整齐,旗叶较宽,茎秆蜡质,穗长方形,穗码较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亩穗数38.0万穗,穗粒数38.1粒,千粒重42.3克;熟相好,抗倒性好。抗病性接种鉴定:抗慢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中感黄矮病。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较好。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2克/升,蛋白质含量13.75%,硬度指数67.7,面粉湿面筋含量30.4%,沉降值22.9毫升,吸水率58.2%,面团稳定时间2.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99EU,延伸性145毫米,拉伸面积4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8千克,比对照增产7.0%;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3.2千克,比增产3.9%。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4千克,比对照增产7.1%。
栽培技术
10月8~15日播种,亩播种量10~12.5千克,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蚜虫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的晋西南、陕西咸阳和渭南市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山东省旱肥地种植。
冀审麦2013009号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9号)
〈 1〉 品种来源
亲本组合:黑小麦/衡8116
育成年份:2006年
报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审定时间:2013年4月
〈 2〉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9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松散,株高72.9cm。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7.3万,穗粒数35.7个,千粒重39.9克,容重765.4克/升。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优于邯4589。2012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49%,湿面筋31.3%,沉降值24.3毫升,吸水量60.0 ml/100g,形成时间2.4分钟,稳定时间2.4分钟。
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抗旱性鉴定,2009~2010年度抗旱指数1.178, 2010~2011年度抗旱指数1.172,抗旱性强。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2009~2010年度中感白粉病,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2010~2011年度中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 3〉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8kg,2010~2011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4kg, 2011~2012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kg。
〈 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10月8日~15日,高水肥地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播种量为10~11kg/亩,水肥条件差或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春后浇好拔节、抽穗开花及灌浆水。
〈 5〉 推广意见
建议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国审麦2013018
冀审麦2013009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