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港
广东省示范渔港
神泉港位于惠来县县城南部,距汕头港60海里,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37海里。龙江、盐岭河、雷岭河汇集于此出海,属河口湾型海港。清雍正九年《惠来县志》记载“神泉镇在邑治之南十五有大港通海,港内一支西达龙江,一支直抵南关接合濠流,为县之门户”。
神泉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也是广东省示范渔港。神泉港是可建设30万吨级码头的天然深水良港,拥有建设超大型工业装备基地和承载巨大经济实体的能力与优越条件。
地理位置
神泉港位于神泉镇,在广东省惠来县城南7.5公里处,西临南海,背靠文昌山。
历史变迁
神泉旧称“神前”,是一个小岛,称“后溪岛”(时属潮阳县酉头都),岛东北面是闽粤商船往来避风停泊之处,进庙烧香者逐日增多,开始有渔民在此定居创业。至宋末元初,后溪岛东部逐渐积聚泥沙,与陆地相连形成半岛。明代初期,渔业、造船业、商贸逐步形成,江浙闽等货船经常停泊于此,船只进出港口频繁,成为潮汕地区物资集散地。
1938—1944年,港口通畅,进出港的水道深达13米。1979年以后由于龙江下游进行改道,使神泉港泥沙淤积,湾口沙咀延伸,口门几乎被堵死,丧失了港口功能。1985年,在东南侧开挖新港池,修防浪堤,神泉港变成一座人工港
风景名胜
三奇八景
神泉港胜迹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说。“三奇”即奇物——丝线吊金钟,奇鱼——拜鱼,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楼海市、海角甘泉、烟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笔高标、晚霞归帆、书院松柏、古井通海。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惠来县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这里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神童苏福题撰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清乾隆惠邑知县王玮建甘泉亭,将苏福独联刻于亭柱上,并竖碑撰文。几百年来,神泉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前来雅兴续联。清代贤哲咏神泉诗句:“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后改称“海角甘泉”。
水仙宫
水仙宫为神泉古迹之一,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八年(1803年),祀夏大禹,宫内有正厅、明间、次间,卷篷式拜亭,硬山顶,有“登台望舟”之景观。
玉华塔
玉华塔位于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渔船来往的航标,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七层八角状实心塔,贝灰夯筑,高26.4米,为古八景之“文笔高标”。
海市蜃楼
每逢春夏之交,海市蜃楼常出现于惠来县神泉港西南海面,景象有古代的台亭楼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等。同一次蜃景也变幻莫测,若隐若现,景象万千,蔚为壮观。蜃景一年出现一次或数年出现一次,也有一年多次的时候。长则几小时,短则十几分钟,甚至一瞬即逝。
据《惠来大事记》记载:“1957年3月19日下午1时至黄昏,神泉港海面天幕上,出现一次为时将近6个小时的海市蜃楼。”是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海市蜃楼。当地渔民总结为观察气候经验,有“景远候风,景近候雨”之说。
历史典故
明永乐三年(1405)六月,郑和第一次奉命下西洋,最远到达印度西岸。宣德六年(1431),由于前来朝贡的外使者、通商客旅,比起永乐年间十分稀落,朝廷决定重振国威,派60多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相传,当时郑和的船只途经此地,曾在神泉港建仓库储备物资。
对外开放
2010年1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揭阳港神泉港区对外开放。至此,该港区历时三年多的一类口岸申报工作画上圆满句号。这是揭阳市口岸建设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揭阳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神泉港区建成并对外开放后,将改写外国籍船舶、人员、货物不能直达揭阳的历史,有效地改善揭阳港的通关环境,提升揭阳对外开放水平,成为揭阳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将更好发挥揭阳港神泉港区的天然优势,配合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极大地发挥大项目落户建设的综合效应;将与境内的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凸显揭阳的区位优势,让揭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
参考资料
揭阳惠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8-24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变迁
风景名胜
三奇八景
海角甘泉
水仙宫
玉华塔
海市蜃楼
历史典故
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