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堂(1729年-1800年),字升夫,号云坡,
光山县人,
清代大臣,系
礼部侍郎胡煦之子。胡季堂最初以荫生的身份担任顺天府通判,此后历任
刑部员外郎、
庆阳市知府、甘肃
按察使、
江苏省按察使、
刑部侍郎、
刑部尚书、
山东巡抚、
兵部尚书、
直隶总督等职。
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年),胡季堂因病乞求解职,同年病故,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傅衔,谥号“庄敏”。
胡季堂是礼部侍郎胡煦之子。最初以荫生的身份担任顺天府通判,后担任刑部员外郎、郎中。随后出任甘肃庆阳知府、甘肃按察使,不久后担任江苏按察使。江苏按察使司办公场所由
江宁区移驻
苏州市,而监狱仍在江宁,办事非常不便。时任江苏
按察使的胡季堂上疏皇上请求转移地址,得到了允准。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胡季堂被升为
刑部侍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担任
刑部尚书。在刑部任职期间,他曾亲自到直隶、
吉林省、
江苏省、
山东省、
河南省等地检查监狱的狱情,查出有冤枉、诬告案件,必严肃处理。
胡季堂到
商丘市查验狱情时,皇上还亲自下旨特别嘱咐他,身为河南人,审理本省的案情时更应秉公持正,不要因为一件事而牵涉更多的官吏,以免将来报复,要多加考虑。胡季堂接到圣旨后,更是不敢怠慢,处处谨慎。
初到商丘,胡季堂遇到一桩案子。有一个叫汤秉五的恶人,对守寡在家的
刘姓百般调戏,刘氏因此绝食而亡。当地官员因为受贿判定刘氏绝食属于自杀,没有对元凶汤秉五实施任何惩罚。但刘氏的父亲觉得此案判得不公,见胡季堂来访,便具状上告。胡季堂接案后,亲自调查,并重新审理,将主犯汤秉五绳之以法。
由于胡季堂秉公断案,得到了
爱新觉罗·弘历的嘉奖。当他到
山东省时,便被任命署理
山东巡抚。当时,正闹灾荒,胡季堂便上疏皇帝请求将本省的漕米拿来用以赈灾,安抚百姓。回到京师后,被封为太子少保,兼任
兵部尚书。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颙琰亲政,做上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亲政后,处理的第一件实政就是惩治乾隆帝宠臣和珅。当皇帝诏谕各省督抚速将和珅罪行上奏,并要据实议罪时,胡季堂因早有准备,当即书写奏折,抢先告了和珅逾制等几大罪状。不久后,胡季堂又上奏,在直隶大城、
文安县等七县查抄出和珅及家人呼什图等人米、麦、豆、杂粮共计一万余石,经允准后胡季堂将这些粮食分发给了直隶地区因水灾而需要救济的难民。
胡季堂状告
和珅后不久,长辛店发生盗匪,皇上斥责胡季堂查办不力,削去其
太子太保衔,摘去顶戴花翎并革职留任。不久,河南内黄知县陶象柄抓获了长辛店盗匪头目及其从犯,胡季堂据实上报。
爱新觉罗·颙琰非常高兴,称赞他“不邀功”,赏还顶戴及孔雀翎。
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波及
四川省、湖北、
陕西省、
河南省和
甘肃省五省。由于
起义军在山林地区有群众基础,加上地形熟悉,清军只能在后面尾随,疲于奔命,无法达到消灭义军的目的。
嘉庆五年(1800年),胡季堂上奏嘉庆帝,陈述自己对起义军的看法,并提出镇压起义的措施:起义军应捉拿并问罪。经略额勒、登保、参赞德愣泰等人由四川到陕西、甘肃等地,在方圆数千里内穷追,与起义军交战,从未获胜过。他们之所以能如此,不在于人多而在于他们能利用地形转战。
四川省、陕西、甘肃地理上连界,崇山峻岭,山高沟深,
起义军藏匿其间,又有百姓积极响应,不愁没有兵力。即便官兵追至,他们早已翻山越岭逃之夭夭,并且官兵每到一处,人生地不熟,又须探路,实在难以捉拿。即便道路好走,粮草能供应上,可官兵日夜追赶、奔波,也早已疲惫不堪了,而起义军则能以逸待劳。并建议朝廷应先严守要隘,迫使起义军无路可走,然后皇上
施恩,宽大从犯,对余下之首要人分几路进剿,起义军便会穷途末路,用不多久,便会不战而降。
陕西省有团练乡勇,可以令一、二个村或几个村联合筑堡,堵截支援,
四川省、
甘肃省地区可以推行此方法。命令他们各守土地,保护田产及妇女、儿童,这样
起义军虽多却很难骚扰,官兵亦能够剿抚兼施。
爱新觉罗·颙琰采纳了胡季堂的主张。
胡季堂在嘉庆帝亲政,扳倒
爱新觉罗·弘历宠臣
和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的督抚中,第一个参劾和珅,并提供了大量和珅贪腐的罪证的
封疆大吏。随后,胡季堂提出了对和珅的处理意见:“请依大逆律凌迟处死”。最终嘉庆皇帝以他的奏章为蓝本定下了惩处和珅的基调。
胡季堂在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中,军事上采取坚壁清野与剿抚兼施的策略,断绝了
起义军的粮食供给与人员补充。由于坚壁清野的推行,起义军的力量因而逐渐衰落,只得退守深山老林之中。
父:胡煦,官至
礼部侍郎、
兵部侍郎。著有《
周易函书》、《农田要务》、《卜法说考》、《韵玉函中》等著作。
《
清史稿》评价:“季堂论治教匪,后来坚壁清野之议,已发其端。我有先正,言明且清,诸臣所论列,足当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