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1958年5月出生于北京,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家,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教授。
魏少军早年先后就读于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比利时蒙斯理工大学微电子学实验室,分别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先后担任过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总工程师。
魏少军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
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金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同时,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82年至1984年,魏少军在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在比利时蒙斯理工大学微电子学实验室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魏少军曾就职于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1985年至1987年,担任
比利时西门子ATEA公司研发部研究工程师;1989年至1992年,任比利时ARAMIS公司研究员;1992年至1995年,在比利时蒙斯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95年10月回国并在
清华大学任教;1996年,受邀担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任;1998年至2001年,出任
大唐电信微电子公司总经理;2001年12月,担任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2年2月,魏少军博士被选举为
中关村十大优秀创业者之一;2005年6月,从大唐电信离职升任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总工程师;2021年5月,当选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23年5月,魏少军受邀出席了第三届BEYOND国际科技博览会,并表示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本身是依托于全球化而发展的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国需要找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希望可以借此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创新,打造粤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3年6月,魏少军出席第28期世界经济与政治双周论坛,主讲“全球芯片产业现状、问题及前景”。阐述了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历程、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的变局、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如何发展,并解答了参会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
2023年11月,魏少军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3年会上表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正在向高端迈进,但主流还处在中低端,高端芯片的研发只属于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而外部对中国高端芯片的打压和遏制则是明确的。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要坚持“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技术积累,持续提升设计能力。国内的设计产业已经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目前简单跟随已经不够,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让产品走在国际前列。
2023年9月,魏少军在2023全球AI芯片峰会上表示,AI需要新的芯片架构,以实现灵活的软硬件编程能力。芯片已难以靠工艺进步实现高性能计算,通过应用定义软件、软件定义芯片促成软硬件有机融合,是提高计算效率的可行路径。软件定义芯片技术有望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摆脱跟随模仿、实现赶超提供一条全新技术路线。
中国在软件定义芯片领域突破早于并优于世界同行,已实现芯片架构和功能纳秒级重构,使硬件电路可随软件算法的变化而快速变化,软件定义芯片技术是能替代ASIC和FPGA的新型电路架构技术。
2020年8月,魏少军在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表示,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握半导体产业的全部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无论中国还是其它国家都不能避免。半导体的全球化产业链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要加强全球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合作。
魏少军为当代
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智能芯片和电子身份证芯片的设计实现和批量生产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国际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电路与系统学会评)
魏少军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他长期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和可重构芯片技术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