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田,1925年7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市高台子乡,中国经济地理学家、教育家,原河南大学校长,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河南省委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询组成员,曾任中国古都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等职。
1949年,李润田考入东北大学地理系,并于1953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河南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党总支委员,系党总支副书记等职务。1979年12月,李润田担任河南大学副校长,副教授,后晋升为教授。1982年2月任校长。在担任河南大学校长的10年期间,完成了恢复河南大学校名、建立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工作,开启了河大从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期。此外,为了打造一流的学科队伍,他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延揽名师、培育后学,朱自强、张今等教授先后投身河大;他还在校内推动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先后培养出三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了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李润田带团访美、日本、香港,访问大量名校,还争取到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推动了明伦校区科技馆、逸夫图书馆的建设。1991年8月,李润田不再兼任河大校长职务,继续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河大教授等职务。1998年,李润田正式退休。2001年,李润田被选为河南省反邪教协会会长。2002年,他连任河南省科协第三届的名誉主席。
李润田主要从事经济地理方向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与省科研项目14项,出版独著与合著2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他在农业地理、乡村地理、资源地理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者,是现代人地关系论的主要发展者。1993年,李润田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董事会评选为“世界著名知识分子”,授予证书和金质奖章一枚。2009年,其荣膺中国地理学界最高荣誉——“中国地理杰出成就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5年7月3日,李润田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高台子乡巴家屯村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当时,其父亲李于华在县城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收入十分微薄,全家的生活主要依托于祖母刘氏、母亲佟氏两位妇女洗衣服、做针线活、打零工的劳动所得勉强度日。
六岁那年,中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饱受踩踏蹂躏和战火摧残。李润田幼时随祖母外出拾煤渣、做零工,在日伪统治的铁蹄下度过童年时代。九岁时,李润田进入新民县立第一小学,念完了初小、高小两个阶段(共六年)。在家庭的熏陶下及当时地下流传的一些进步小说的影响下,李润田上中学后逐步萌发对敌伪的憎恨和不满情绪。
1945年8月15日,李润田到沈阳考入国立东北大学先修班学习,此间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和《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为投向革命打下思想基础。1949年2月在解放区长春东北大学三部四班开始系统接受党的政治理论教育,半年后结业。同年9月1日,李润田正式考入东北大学地理系。
教研生涯
1953年7月6日,东北大学正式宣布了毕业生工作分配名单,28岁的地理系毕业生李润田被分配到了河南大学地理系,担任到地质教学小组魏中谷教授的地质助教。一年以后,根据学院专业建设需要,李润田由地质助教转做教中国经济地理课的李长傅教授的助教。
1956年,李润田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同年7月,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之邀,参加了两年多的全国经济地理考察与研究工作,期间随地理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做野外考察和室内编写,跑遍了近半个中国。这为他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如何做人等方面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958年,李润田从北京返回学校后,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到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参加大炼钢铁劳动锻炼。半年后,他又根据系领导的安排,在嵖岈山人民公社开展了小区域地理研究,并结集出版《嵖岈山人民公社地理》。该作品被作为中国地理学界的代表成果在第21届国际地理大会上展出。
1959年春节以后,李润田除了任系党总支委员外,还任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给本科生讲授“中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学导论”两门课程。1963年7月,校党委任命李润田为地理系副主任,主管全系的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在接任这一工作起到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三年内,他除了教“经济地理学导论”“中国经济地理”两门课程外,还投入到科研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上。首先,在科研工作方面,通过全系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地理系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大为提高,全系老师撰写和翻译出版的专著和学术论文达几十项。主要的著作有:《普通地理学原理》《苏联气候》《开封历史地理》《气候学基础》《禹贡释地》等;主要的学术论文有《河南省农业现状区划》《河南省土地利用问题》《关于河南省北亚热带北界划分问题》《河南省综合自然区划问题的探讨》等。其次,在师资培养方面,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制定了教师培养与提高的三年规划。根据规划,派出部分青年教师到兄弟院校去学习、提高,对在校的教师加强培养与提高。
在文革期间,李润田曾被打成“走资派”和“历史反革命”,每天被红卫兵监视。粉碎“四人帮”后,李润田于1977年5月恢复了原来的地理系副主任职务,且被任命为中共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由于系主任空缺,学校暂时委任李润田主持地理系行政工作。同时,李润田还担任文革滞留问题清查组组长,随后的三个月里,他没有整治或批判任何人,却组织各个教研室尽快恢复教学科研等工作,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回到了课堂。
1979年12月,李润田担任河南师范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副教授,分管全校的科研和研究生等工作。1982年2月,任河南师范大学校长。河南师范大学原为“河南大学”,但在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变为了“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为了恢复“河南大学”校名,重振学术声威,李润田经常到教育厅和省政府陈述理由、寻求支持。1984年3月,李润田在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恳请省长向教育部长申请,终于得以成功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1986年6月,李润田晋升教授。1985年,李润田带团访美,其间他了解到国外高校都非常重视出版机构建设,以便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和传播,于是筹建了河南大学出版社。此外,为了打造一流的学科队伍,他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延揽名师、培育后学。在他的诚挚邀请下,朱自强、张今等知名教授先后投身河大;他还在校内积极推动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使关爱和、李小建、宋纯鹏、程民生、张治军等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得到迅速成长。
1989年,李润田率团访问日本,发现国外大学教学设施非常先进,社会名流的资金支持功不可没。随后,他两次赴港会见邵逸夫先生,邵逸夫先后向河南大学捐资500万港币,推动了明伦校区科技馆、逸夫图书馆的建设。1991年8月根据省委决定,李润田不再兼任河大校长职务,继续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河大教授等职务。
1993年,李润田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董事会评选为“世界著名知识分子”,授予证书和金质奖章一枚。同年4月,李润田从政协河南省委员会领导岗位上退下,由此开始集中精力搞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世纪90年代,李润田与南京大学苏世荣教授共同编撰的《中国城市通览》,为中国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被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评为著作一等奖。他主持编写的《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是中国开展省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山之作,是河南省制订“九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吴传钧院士曾赞誉该丛书“是河南省科技界为实现《中国21世纪议程》目标出谋献策办的一件实事,在全国各省区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该丛书还曾荣获199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退休之后
1998年6月,根据中央离退休制度的规定,李润田正式成为离退休队伍的一员,但还继续在社会上任职。2001年,李润田被选为河南省反邪教协会会长。2002年8月,他继续连任河南省科协第三届的名誉主席。
2009年,李润田荣膺中国地理学界最高荣誉——“中国地理杰出成就奖”。2017年9月25日,河南大学建校105周年纪念日,“感动河大”颁奖典礼在明伦校区大礼堂举行,李润田获选为“感动河大”人物。
主要作品
李润田先后承担国家与省科研项目14项,出版独著与合著2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发表论文
论文集
主要著作
参考来源
主要成就
教学
在担任河南大学校长的10年期间,李润田完成了学校发展一系列根本性的大事,包括恢复了河南大学校名,并通过有关领导请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写了校名;期间推动建立了河南大学出版社,迄今仍是河南省高校中唯一的大学出版社;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争取一大批新的专业,由1983年的11个系13个专业至1991年上半年增加到2个学院、17个系、28个专业;他十分注意学校学位点的建设,从1983年的零起步,至1991年上半年已有1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1个博士生导师;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也格外重视,已取得5个省属重点学科,占全省高校重点学科的1/6;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抓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设置科研机构,3个研究中心和20多个研究所、室,建设了一支科研队伍,争取许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此外,李润田努力发展学校的对外友好往来,包括亲自率团访问美国5所高校并与之建立校际友好关系以及率团访问日本。此后应邵逸夫先生之邀,随国家教委组团两次赴香港参加捐款仪式和高等教育考察,接受了近百名留学生,从而打开了学校的国际交流渠道;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使学校得到赠款和支援,从而使图书资料、设备仪器、教学大楼、家属宿舍建设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包括建成了逸夫科技馆、逸夫图书馆等。坚持毕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直接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为深化教改提供重要依据;大力抓学风、教风和校风“三风”建设,坚持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学术
李润田是地理学领域的杰出带头人,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并主编、自编、参编了10余部专著,总字数超过百万。李润田先后培养区域规划、乡村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等几个研究方向的6届研究生近20名,为全国和河南省地理学科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润田曾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华经济地理志”的野外考察与编写工作,与他人合著了《华东地区经济地理》一书。李润田在河南地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颇具影响,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区划及工业、城市建设与布局等方面发表了多篇富有创见的论文。李润田与他人合作撰写了《河南省农业现状区划的初步研究》,为河南省及全国开展农业区划提供了范例。他的论文《关于综合农业区划的几个问题》在全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成为农业区划地理学派的代表作。李润田还系统地对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与农业经济进行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部分荣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他主编的《河南省经济地理》一书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此书的问世填补了河南省经济地理研究的空白,被专家评价为“为各省编写经济地理起着先驱和典范作用”。李润田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机理和调控方法研究”及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组下达的科研项目“河南省区域经济开发”等两个重大课题的研究任务。
在复兴人文地理学方面,李润田提出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和重视。此后李润田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文地理学科,提出了改革方案,拓宽了专业范围,调整了课程设置,并编写了一套完整的教材。他主持和领导的“人文地理专业的更新与建设”课题获得了新的成绩,该项成果1989年被省教委、国家教委评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在此基础上,他系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主编了《现代人文地理学》专著公开出版。此外,李润田根据多年对农业地理研究实践和国外农业地理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其他同志一道开辟了乡村地理学研究领域,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他主编的全国高校地理专业《乡村地理学》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1988年在全国第三次人文地理学术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问题初探》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他随后又承担了困家教委批准的主编全国高校地理专业《乡村地理学》统编教材的任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个人生活
李润田的夫人在家中教育子女、操持家务。1986年,李润田的夫人偏瘫卧床,一病不起。此后十五六年,老太太的饮食起居都由李润田一个人服侍。他不仅要在学校备课讲课、处理政务,还要回家洗衣做饭,打扫房间。2002年后,因李润田的身体也大不如前,经家人朋友反复劝说,他才同意请一位保姆与他一起照顾夫人。2006年,李润田在省地理学会年会上突然昏倒,随后被送进淮河医院。李润田的子女在郑州上班。
李润田退休后,省里为他配了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开会、公干,从来不会麻烦司机师傅。由于他在地理学界的地位和资历,不少单位都常请他参加项目评审等工作,但对于评审单位送上的信封、礼品,他从来都是一概拒绝,有单位委托司机代转,返程的半路又被老校长责令掉头送回。1985年左右,老校长搬进了南门对面的家属楼,并且在那儿一住就是近30年。虽然后来学校又建设了几批新的家属院,有关部门每年都劝他搬到条件更好的房子,但他却一直婉言谢绝,一直到2012年才搬进新房。
李润田平时无论对待青年教师还是学生,都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担任校长期间,他经常到学生宿舍转悠,还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排队买饭。由于衣着简朴又毫无架子,他在学生宿舍甚至被年轻的校卫队员盘问过。一位1990届校友在网上回忆,在他报到的第一天有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头儿曾到他宿舍与之闲聊,第二天开学典礼才发现昨天的那个老头儿正端坐在讲台正中。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2003年1月9日,河南省高校离退休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李润田到会并做重要讲话。
2017年1月7日,河南省地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新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李润田出席会议。
2017年7月4日,李润田等人前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调研反邪教工作。
2023年9月23日,河南大学地学100周年回顾暨地理学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锥形报告厅举行,李润田出席大会。
获得荣誉
(参考来源)
人物评价
李润田温文尔雅、人品高峻。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就是李润田,一位毕生勤勉、耕耘不辍的学者,一位植兰种蕙、恩泽广施的智者,一位淡泊名利、平易近人的长者。(河南大学 评)
八十高寿兼重任,七十平米垒圣名,五十惊魂相濡沫,德才兼备树楷模。(北京大学胡兆亮教授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