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坡(公元1651—1723年),字皋轩,号耝卿,福建安溪人,
李光地之弟。
生于
顺治帝顺治八年,卒于世宗
雍正元年,年七十三岁。少受学家庭,宗尚宋儒。弱冠为诸生,次第讲治十三经,濂、洛、关、闽书,旁及子、史。质不甚敏,以勤苦致熟。性至孝,父病笃,焚香祷天,燃及掌亦不知。雍正元年,有司举应孝廉方正,巳寝疾不能试。未几,卒。光坡著有《
皋轩文编》四卷;《
清史列传》其论学主程、朱,论《易》主
邵子。壮岁,专意《三礼》,积四十年之久,成《周礼述注》二十四卷,《仪礼述注》十七卷,《
礼记述注》二十八卷,并传于世。
李光坡,字卿,别号茂夫。生于清
顺治八年(1651)。
大学士光地的胞弟,童年即接受家学。受光地影响,光坡早期崇尚宋儒,还学习乡先正明
蔡清著的《
四书蒙引》《
易经蒙引》及
林希元著的《
易经存疑》等书。
光坡20岁为县书生,喜欢阅读秦、汉以上书籍,依次钻研十三经、《昌黎全集》及濂洛关闽理学各派名著,旁及诸子和历代史册。壮年以后,专攻《三礼》。他认为对《三礼》的研讨,宋代已渐衰微,到明代几于断绝,而《仪礼》更是罕有学习的。他积40年的光阴,写成《三礼述注》69卷。主要依据汉儒
郑玄的论点,融会汉、唐各家学说,疏注解释,简要明确,不支离破碎,也不炫耀深奥广博,自成一家之言。闽派学者通晓汉学,是由光坡开始的。
光坡长期家居不仕,中年以后,放弃科举业,授徒讲课,专心治学。平生论学。以程、朱为主;论《易》以
邵雍为主,兼取扬雄《太玄》的观点,以发明性理,闸述大义。康熙四十五年(1706),光坡入都,与兄李光地共同讲论研习。这期间,他著《性论》3篇,对理气的先后动静,反复认真论辨,以此订定近代儒者持论的差误。回乡时,光地赠诗:“后生茂起须家法,我老栖迟望子传。”对光坡寄予殷切的期望。
光坡还精于历算,著文论述圣人作历之原,略谓圣人制定历法,目的是顺天授时,方法是实际观测。还列举观测的仪器有四种:一曰璇玑,按照浑圆
天体,刻上南北东西相距的度数,装设日月运行的轨道,旋转观测;二曰玉衡,即安放在玑上观测天象的管;三曰土圭,通过日影以辨认分、至,确定四时;四曰漏,水壶刻上度数,节水漏滴,以计算时刻。四种仪器,互相参验,以免差错。他说天体很大,观测总会出些微误差,积久误差便明显。因此,治历不免于修改。修改先要推验,推验的要点是,测影以验气,改交食以验朔,候合见以验星。也就是根据运行有规律的天体来作检验,项目虽多,都是这样。治历必须实测,不能凭个人的臆测妄加论断的。
光坡的经学成就,得到
李光地的高度赞许,李光地曾说
孙吴顾炎武和光坡,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心经学,精勤不辍,有显著成就,可以传之后世。圣祖曾问光地,当前民间有无学古通经的士子。光地列举
李二曲、
梅文鼎和光坡等人以对,圣祖对光坡深表嘉许,御书“道通月窟天根里,人在清泉白石间”的对联赐他。
雍正元年(1723),各地奉令推举孝廉,当局将以光坡应选,时光坡已病卧在床,不久去世。
光坡天性至孝,父亲病重,焚香祷天,
手掌烧焦还不知。母亲年老多病,他日夜侍奉,母死后100日内只饮勺水,终身哀慕。著作还有《皋轩文集》《离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