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胡顿·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 Jr. 1941年3月29日— ),与
拉塞尔·赫尔斯(Russell Alan Hulse)共同发现了一种新型
脉冲星,为
引力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因此荣获199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泰勒的研究为
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定量证据,验证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约瑟夫·胡顿·泰勒出生于
费城,成长于
新泽西州辛纳明森镇,其父母均有贵格会传统。他在摩尔斯敦朋友学校接受教育,表现出对数学的天赋。1963年,泰勒在
哈弗福德学院获得物理学
学士,1968年在
哈佛大学获得
天文学博士学位。泰勒在
西弗吉尼亚州格林班克的国家射电天文台参与了第一颗
脉冲星的发现工作,并自此专注于脉冲星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在1980年加入
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物理学詹姆斯·S·麦克唐纳杰出大学教授,并曾任院长六年,直至2006年退休。
泰勒博士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投身于脉冲星的观测研究,并策划了一个先进的脉冲星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计划。他的学生
拉塞尔·赫尔斯在执行巡天观测时,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为验证
引力辐射的存在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泰勒教授长期致力于
引力波的研究,通过对
双星系统的观测,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为
广义相对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他与同事乔尔·韦斯伯格合作,通过对
脉冲星的观测,证明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预测的引力辐射的存在和性质。现在已知存在多个双星脉冲星,独立的测量结果也证实了泰勒的发现。
泰勒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了
火腿电台执照,这为他后来进入射电
天文学领域奠定了基础。他在业余无线电弱信号通信领域享有盛誉,并持有K1JT等多个呼号。泰勒还在2010年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进行了一次“远征”,与全球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了月球反射通信。此外,他还开发了多个
计算机程序和通信协议,如WSPR和WSJT,这些软件包和协议套件用于远距离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