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头蝮属
蛇亚目蝰蛇科下的属
矛头(B. atrox矛头蝮属(学名:Bothrops),又称枪、矛头蛇、黄腭蛇,是蛇亚目蝰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蛇属,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地区。其学名“Bothrops”源自希腊语“Bothros”及“ops”,意指“洞”及“眼睛(或脸颊)”,象征矛头蝮鼻孔附近的的颊窝(热能传感器官)。头部狭小,呈三角形,因此俗称“矛头(Lancehead)”。矛头蝮在美洲导致许多宗人类遭其咬伤致死的事件,其为祸情况比其它毒蛇更严重。目前共有32个物种已被确认。
外形特征
矛头蝮属下种类繁多,体型大小不一。小者不会超过50至70厘米长,大者则可达200厘米以上的长度。大部分矛头蝮都有明显的眼角窝,而且鼻端都向上翘起。矛头蝮的额冠鳞片排列形式十分多变,眶上鳞约有3至14片,上唇鳞约有7至9片,下唇鳞则有9至11片。身体上有21至29片背鳞,腹鳞约有139至240片,排列成对的尾下鳞则有30至86片。
生活习性
矛头蝮多于夜间活动,不过也有一些分布于较高海拔的矛头蝮会于日间活动,在阴天或雨天的时候也有机会在日间出没。矛头蝮是陆行性蛇类,然而它们亦兼具攀爬能力,尤其是金矛头蝮(B. insularis)更属于树栖型的蛇类。
分布范围
矛头蝮多分布于墨西哥东北部(塔毛利帕斯州),南至中美洲及南美洲阿根廷一带,亦出没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圣卢西亚及马提尼克,及巴西圣保罗州海岸对开的蛇岛。
繁殖方式
卵生,每次产仔5-13枚,自然温度孵化,孵卵期一般在35-45天。
物种分化
美丽矛头蝮 Bothrops alternatus,(Duméril, Bibron and Duméril, 1854) 0 巴西东南部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
阿根廷矛头蝮 Bothrops ammodytoides,(Leybold, 1873) 0 阿根廷
库斯科矛头蝮 Bothrops andianus,(Amaral, 1923 0 秘鲁南部山脉
三色矛头蝮 Bothrops asper,(Garman, 1884) 0 墨西哥东部及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拿马共和国
矛头蝮 Bothrops atrox,(Linnaeus, 1758) 0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热带低地,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
秘鲁矛头蝮 Bothrops barnetti,(Parker, 1938) 0 秘鲁西岸干燥地区。
B. brazili Bothrops brazili,(Hoge, 1954) 0 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巴西及玻利维亚。
厄瓜多尔矛头蝮 Bothrops campbelli,(Freire-Lascano, 1991) 0 厄瓜多尔、哥伦比亚。
圣卢西亚矛头蝮 Bothrops caribbaeus,(Garman, 1887) 0 小安的列斯群岛之圣卢西亚。
B. colombianus Bothrops colombianus,(Rendahl \u0026 Vestergren, 1940) 0 哥伦比亚。
柯蒂拉矛头蝮 Bothrops cotiara,(Gomes, 1913) 0 巴西圣保罗州等州份,阿根廷东北部。
红黑矛头蝮 Bothrops erythromelas,(Amaral, 1923) 0 巴西。
丰氏矛头蝮 Bothrops fonsecai,(Hoge \u0026 Belluomini, 1959) 0 巴西。
哥伦比亚矛头蝮 Bothrops hyoprorus,(Amaral, 1935) 0 南美洲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等地区的赤道带森林。
皮奥食矛头蝮 Bothrops iglesiasi,(Amaral, 1923) 0 巴西东北部。
金矛头蝮 Bothrops insularis,(Amaral, 1922) 0 巴西大凯马达岛
圣保罗矛头蝮 Bothrops itapetiningae,(Boulenger, 1907) 0 巴西。
美洲矛头蝮 Bothrops jararaca,(Wied-Neuwied, 1824) 0 巴西南部、巴拉圭东北部及阿根廷北部。
巴西矛头蝮 Bothrops jararacussu,(Lacerda, 1884 0 巴西东部、巴拉圭、玻利维亚及阿根廷。
B. jonathani Bothrops jonathani,(Harvey, 1994) 0 玻利维亚中部科恰班巴
马提尼克岛矛头蝮 Bothrops lanceolatus,(Bonnaterre, 1790) 0 加勒比群岛之马提尼克。
B. leucurus Bothrops leucurus,(Wagler, 1824) 0 巴西东部沿岸地区。
洛哈矛头蝮 Bothrops lojanus,(Parker, 1930) 0 厄瓜多尔南部。
B. marajoensis Bothrops marajoensis,(Hoge, 1966) 0 巴西北部。
小眼矛头蝮 Bothrops microphthalmus,(Cope, 1875) 0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
B. moojeni Bothrops moojeni,(Hoge, 1966) 0 巴西中部及东南部、巴拉圭东部、阿根廷东北部及玻利维亚东部。
诺维特矛头蝮 Bothrops neuwiedi,(Wagler, 1824) 11 南美洲东部及南部,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及乌拉圭
图画矛头蝮 Bothrops pictus,(Tschudi, 1845) 0 秘鲁山脉。
巴伊亚州矛头蝮 Bothrops pirajai,(Amaral, 1923) 0 巴西中部及南部。
B. pradoi Bothrops pradoi,(Hoge, 1948) 0 巴西。
玻利维亚矛头蝮 Bothrops sanctaecrucis,(Hoge, 1966) 0 玻利维亚。
委内瑞拉矛头蝮 Bothrops venezuelensis,(Sandner Montilla, 1952) 0 委内瑞拉中部及北部。
物种毒性
相对其它各种毒蛇,矛头蝮属下的蛇是美洲地区大部分人类遭蛇咬伤导致死亡事件的元凶,当中最凶悍的是三色矛头蝮(B. asper)、矛头蝮(B. atrox)及巴西矛头蝮(B. jararaca)。如果被矛头蝮所咬而未能即时接受适当治疗的话,其毒素的致命率高达70%;如果有接受治疗的话,致命风险则可减低0.3至0.5%。
矛头蝮毒素有可能导致的征状包括:伤口即时剧痛、晕眩、恶心、呕吐、冒汗、头痛、伤口周边广泛范围肿胀、严重出血、发疱、肌肉组织坏死、头部孔窍渗血、出现血、斑疮、血压急降、心跳加快、因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过低引致凝血异常、咯血、黑粪症、流鼻血、血尿、颅内出血、因低血压引致的并发性肾衰竭,与及大脑皮质坏死等。另外,被咬伤口附近的皮肤会出现褪色现象,身体及手脚亦可能会出现各种红疹。普遍而言,中毒者多数因血压急降引致血流量减少、肾功能衰竭及颅内出血等症状导致死亡。
保护级别
矛头蝮属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物种分化
物种毒性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