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复俭,1911年4月14日出生于
山东省青岛市,祖籍山东省胶县。父亲郝升三是铁路工人。童年时期,郝复俭就读于济南津浦铁路扶轮小学。1925年9月考入济南进德中学,随后在济南齐鲁中学、青岛胶济铁路中学学习。1931年7月高中毕业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在家帮助修理电机两年,这段经历不仅增强了他的实践能力,也为他日后对电机专业的浓厚兴趣奠定了基础。
1933年至1934年间,郝复俭在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完成学业。1934年至1938年,他继续在同一专业学习,并最终获得工学
学士。之后,他前往
美国深造,在
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无线电工程研究生,并于1946年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他曾在
RCA和菲力柯无线电公司实习,并在
多伦多的一家无线电用小变压器生产部门担任工程师。
郝复俭的职业生涯始于1938年,当时他成为
国民政府交通部桂林电政管理局的技术员。此后,他在多个单位担任不同职务,包括重庆上川
实业公司电机厂的
助理工程师、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的助理工程师等。1945年4月,他赴美国
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无线电工程研究生,并于次年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他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材厂天津分厂担任工程师、副厂长,并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的研发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郝复俭加入新政权,历任解放军通信兵部
通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所长等职。1957年起,他开始专注于
导弹与航天技术工作,担任
惯性器件研究所所长,并在该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
郝复俭在
无线电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维护使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7年,他开始致力于导弹与航天技术工作,主持建立了中国导弹与航天
惯性器件研究所,并成功研制了中国早期的弹道导弹与
运载火箭的陀螺、陀螺加速度表、平台等惯性器件,为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导弹与运载火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郝复俭是中国
导弹与航天惯性器件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他的领导下,惯性器件研究所的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惯性器件,满足了中国国防科技的重大需求。他的工作为中国导弹与航天惯性器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