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离
宋应离
宋应离,1934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在1959年毕业于开封师院(现河南大学)的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宋应离曾担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院党办副主任、校党委委员等职务。他还曾任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为河南大学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研究员、黄河科技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编辑学会会员、编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出版通史》编委。宋应离是我国当代最早从事编辑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个人经历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开封师院(现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3年,他带领团队率先呼吁开展编辑学研究;
1985年,他主编的《河南大学学报》,在国内报刊中第一家开辟了编辑学论坛;
1986年,筹建了高校第一家编辑学研究室——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室,并率先招收了全国第一批编辑学研究生,《光明日报》当时作了报道。
1987年,编著了《中国大学学报研究》;
1988年,编著了《中国大学学报简史》;
1999年,主编的《中国当代出版史料》(共8卷)出版;
2000年,编著了《中国期刊发展史》;
2005年,主编的《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全10辑)出版,是先生著述的代表作;
2010年,主编的《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出版;
2010年,担任《共和国期刊60年》副主编,这本书第一次明确了共和国期刊这一概念;
2011年,他编著的《名刊 名编 名人》,从作者、编者、读者的角度全方位介绍期刊功能,开启了研究期刊的新视角;
2013年,出版个人文集《宋应离出版文丛》。
学术成果
宋应离在出版和学术研究实践中注意收集信息,广泛了解出版界的情况,注重编辑历史研究和编辑实践应用研究。由于他研究编辑学是从历史研究着手,他的编辑史研究又是建立在对大量史料的收集和对重大史实的考证及重新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在中国编辑史研究新领域里多有创获。他曾考证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是1906年东吴大学创办的学术性刊物——《东吴月报》(创刊号名曰《学》)。这一考证结果一经提出,便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宋应离同志从事教学、编辑工作40多年,坚持教学、编辑、科研三结合,在编辑学理论、编辑学史料以及学报的研究中有很深的造诣。曾发表《我国大学学报四十年》《学报编辑工作三题》《办好高校学报应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校学报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高校学报性质与功能的历史探索》和《编辑学研究生培养的初步探索》《为编辑家树碑立传 让社会了解编辑》《出版导向与编辑使命》等文章30余篇,他的论著在《光明日报》、《中国出版》、《新闻出版报》、《文史哲》、《博览群书》等报刊上得到报道和赞评。主要著作有《中国大学学报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国大学学报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中国当代出版史料》(八卷、国家“八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大象出版社1999年)、《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等。
他一生遭遇两次生命的红灯,在1994年2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主标题为《生命的红灯亮过之后》,副标题是“访编辑学家河南大学教授宋应离”。这篇文章其一揭示了宋先生诸多著述的身体背景和人生意义。其二,编辑学家一词。编辑学家是中国编辑学学科发展史的新词汇,而这个词首创于称谓宋应离老师。宋先生是中国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史上第一个被称为编辑学家的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学术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