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亭
木棉亭
木棉亭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九龙岭下,距离漳州市中心大约12公里,因其所在地木棉村而得名。该地有一座名为木棉庵的小庙,内部供奉着佛祖及十八罗汉等神像。庵前矗立着一座木棉亭,这座亭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它见证了南宋末年郑虎臣在此诛杀大奸相贾似道的重要事件。
历史沿革
木棉亭所在的地区曾经发生过一场重要的历史事件。贾似道,这位在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担任权臣的大奸相,因为其父亲的缘故得以进入仕途,后来更因其姐姐成为皇帝的宠妃而飞黄腾达,最终官拜右丞相,甚至被封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然而,他生活奢侈糜烂,行为恶劣,留下了无数罪行。德祐元年(1275年),面对元军的南侵,贾似道率领军队战败逃跑,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强烈不满。尽管许多大臣上书请求将其斩首以平息民愤,但由于当时的谢太后包庇,贾似道仅被降职并流放到循州(今广东省东源县)。在押送途中,贾似道由武举人郑虎臣负责看管。郑虎臣的父亲曾在监管贾似道的过程中遭到他的残害,他自己也曾经因此被流放充军,后来在会稽担任县令。他对贾似道怀有深仇大恨,在听到沿途民众要求杀死贾似道的声音后,他在漳州木棉庵内将贾似道处决。郑虎臣的这一举动虽然为民除了奸贼,却也因此招致了自己的不幸,回到福州后被囚禁并在狱中遇害。
纪念建筑
为了纪念郑虎臣的英勇事迹,人们在木棉庵附近建造了一座四方八柱的木棉亭。亭子旁边的一棵古榕树下,竖立着一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上面刻有“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十个大字。这块石碑最初是由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俞大猷设立的,清朝乾隆(1736-1795年),时任龙溪知县的袁本濂重新树立了这块石碑。此外,还有一块诗碑,上面刻有明代文人的七言绝句:“当年误国岂堪论,穿逐遐方暴日弃。谁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木棉亭的石柱上则刻有对联:“明千秋大义,为天下除奸。”
文物保护
木棉亭及其周边的文物遗址,如木棉庵和相关的石碑,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这些遗迹不仅记录了那段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人们对正义与勇气的颂扬。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纪念建筑
文物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