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集论
师子觉注释的佛教经典
《阿毗达磨集论》无著撰,师子觉注释,后安慧把这二者合并,称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集论》全文约一千五百颂,分为五集。“相集”第一,这属于一论的基本法相部分,所以也称为“本事”。其中区分解释蕴处界三类法、相摄、相应、成就四大段;“谛抉择集”第二,详说四谛法。苦谛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集谛说烦恼和从他增上所生的诸业,灭谛说在诸法实相上断灭诸有漏法,道谛说资粮等五道能断集证灭;“法抉择集”第三,在十二分教的基础上详说佛教的意义;“得抉择集”第四,说能修习的种种人(补特伽罗)和所修的种种现观。以上抉的谛是佛教所诠之理,法是佛教能诠之教,而得是依教修行,合拢来相当于阿毗达磨里“对法”的一方面。最后,“论议抉择集”第五,用义理等六门明释念通诸经要旨的方法,又从论轨法门说明论议胜他的方法,相当于阿毗达磨里“解法”和“伏法”两方面。
正文
相比于《瑜伽师地论》,《集论》和《杂集论》有如下新的提法:(1)关于“论处所”中删略“于大众中”。(2)对五支作法从理论上和实例上作了论证,如说:“合者,刃引所余,此种类义,今就此法,正说理趣”,“结者,谓到究竟趣,所有正说……结合究竟,是名结”。(3)对现界进行界定:“现量者,谓自正、明了、无迷乱。…‘白”是亲义,“当”是恰当,合起来指当下直接的感知,“明了”即排除种种障。“无迷乱”指无错乱,陈那法称后来称之为无分别、不错乱。(4)对比量的界定:“比量者,谓现余信解”。比量又依赖于现量:“矢见成就,今现见彼一分时、于所余分、正信解生”。(5)在论庄严中新增“辫才”的要求。(6)在“负处”中解释“粗犷”为:“谓愤发卒暴,言词躁急”。(7)提出有十二种情况下的兴诤论和十二项不兴诤论的情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