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庙不仅作为蒙古地区牧民的宗教活动中心,同时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自十六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随着喇嘛庙在蒙古地区的普及,除了地方王室或旗政府设立的私塾之外,喇嘛庙成为了许多牧民子女的主要教育机构。这些大型的召庙既是宗教殿堂,又是学术机构。喇嘛教育的高等阶段设有多种类型的学院,其中包括教学学院、医药学院、真言学院和时轮学院等。
喇嘛庙实施的教育主要遵循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经法教育制度。格鲁派创始人
宗喀巴推动了宗教改革,吸收了不同教派的思想精华,确立了显密并重的教学原则,以及先显宗后
密宗的教育顺序。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完整的佛教教育制度和体系。
喇嘛教育分为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两个阶段。据《伊盟右翼四旗调查报告》记载:“家庭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其中一个会成为喇嘛;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儿子,也会送去当喇嘛。”即使不是出家人,牧民的孩子们也被送到喇嘛庙学习。报告还提到:“
蒙古族将孩子送往喇嘛庙,就像内地人把孩子送进学校一样。在召庙内,喇嘛们聚集在一起诵经,结束后各自回家,这类似于内地学校的上下课时间。”喇嘛庙成为了牧民子弟启蒙教育的唯一选择。他们的课程包括学习
藏文字母、基本语法,背诵寺庙规定和佛教教义。到了十五、六岁时,如果有能力继续深造的学生,会在经师的推荐下进入各个学院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