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昭曦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胡昭曦(1933年2月-2019年11月3日),四川自贡人,中国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他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指导教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胡昭曦主要研究宋史与巴蜀历史,曾担任四川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19年11月3日,胡昭曦在成都华西医院病逝,享年87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胡昭曦1933年2月出生于自贡市。1947年9月至1950年7月,在旭川中学读书(高中第八班),1949年8月加入中共地下外围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后任教导干事。1950年8月至1951年1月,在旭川中学教导处工作(经管学生与青年团工作)。1951年2月至1951年7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团校学习,此后至1956年8月,在共青团自贡市委工作。1956年9月至1961年7月,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书(五年制),师从徐中舒蒙文通缪钺冯汉骥胡鉴民蒙思明卢剑波等著名学者。毕业后留校担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助教,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升任教授,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5月离职休养。
工作经历
胡昭曦曾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校图书馆馆长、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为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及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地方志协会、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四川省蜀学研究会、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顾问。在四川大学,担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40多年,为本科生开出过多门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已培养硕士14名、博士7名,指导博士后3名。
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以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为主攻方向。
成就
胡昭曦曾承担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含合作)。在大学时期,他撰写了《论汉晋的氐羌和隋唐以后的羌族》《关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几个问题》《熙丰变法经济措施之再评价》等文,得到了学界的肯定。由于资料零散,晚宋史一直是宋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胡昭曦迎难而上,完成《宋末四川战争史料选编》(合著)、《宋蒙(元)关系研究》《宋蒙(元)关系史》《宋理宗宋度宗》(合著)等专著,对宋理宗宋度宗时期的政治、宋蒙关系、晚宋史分期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他将宋史文献资料与川渝地区的历史遗迹考察相结合来进行研究,走访了四川省省内50多个市、县及相关地区,收集大量实地调查材料。先后出版《王小波李顺起义考述》《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四川古史考察札记》《四川古代史稿(宋元部分)》《四川书院史》等专著和《巴蜀历史文化论集》等论文集。离休后先后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汇集出版《宋代蜀学论集》《巴蜀历史考察研究》《旭水斋存稿》《旭水斋存稿续集》等多部专著。
主要著作
《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
《王小波李顺起义考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四川古史考察札记》,重庆出版集团,1986年9月。
《宋理宗·宋度宗》(胡昭曦、蔡东洲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
《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2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巴蜀历史文化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5月。
《宋代蜀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巴蜀历史考察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3月。
《旭水斋存稿》,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宋蒙(元)关系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出版《中国野史集成》,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丛书、地方志、1949年前报刊四个目录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联合目录等。
荣誉
1985年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次(内荣誉奖1次,二、三等奖各2次)。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成就
主要著作
荣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