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寺
四川省广元市大安寺
寺内风景:
大安寺风景大安寺不仅景色秀丽,而且大多景物都有优美的传说,为游人所乐道,成为有志猎奇探险者必至之地。沿通幽曲境蜿蜒而行,山重水复中忽现大安寺山门,整个门高4米,宽6米,粗粒花岗石所建的,这是一座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八年,重修于道光十三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造形宏阔,朴素典雅,门楣上刻有“敕建大安禅林”之语,而且两侧各一个“日”与“月”字,其含义是为大安寺与日、月同辉,光茫四射。门前有石狮一对,分列两侧,系方丈童灵立于民国二十四年,每只重达一吨,造形逼真,神态各异,雄踞于级:弥座之上,大有威霞山林之势,128人组成64副杠,如同抬轿一般抬上山来,竞耗时三日之久。沿山门拾级而上,几经曲折,古松翠柏之下,有一个重达千斤的大钟,上印有“大明嘉靖九年八月十五日造”,看到此钟,就可以想到,为当时没有高大坚固的钟楼建筑,则无法铸造和架托此钟,表明大安寺的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雄踞一方,从而吸引着大批游人。
简介
大安寺,位于朝天区小安乡北云雾山南山腰,系海拔一千二百多米一座千年古寺。在苍松翠柏掩映下,青瓦木檐、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古色古香,与周围的青山秀水十分和谐。
历史
大安寺建于东汉末年,为汉中王张鲁所建,称圆通观。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对寺庙进行维修,改为圆通寺。寺内原有泥塑大佛三尊、泥塑天王四尊,均高一丈二尺八寸,铁铸罗汉十八尊、阎君十位、倒坐观音一尊、韦佗一尊,均高六尺。另有铁香炉四座,万斤鸣钟一口,小报钟二口,云枝一件,铜观音一尊(重一百二十斤),印度寸金佛像一尊,其馀佛像为木雕与石雕,寺内大小造像共三百 零八尊,《大乘经书》与《表》计一千馀卷。
明代中叶至清康乾年间,大安寺僧众逾百人,可为八方僧众开旗授戒,总领广北三十六山属寺,香火旺盛于明末清初。明崇祯十年,张献忠率领三十万大军从汉中市南下,首先占领了广元市朝天曾家山,此时从山东省来圆通寺住持的法师铁脚大仙率领五大弟子与之抗争,圆通寺周边各地得以安宁,因此改名大安寺。
在正殿大门右侧的台阶上,一个在其它寺庙难得一见的奇特大铁碑,是大安寺的镇寺之宝,铸于明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铁碑基座宽大,厚重,正面用线条分成四部分,二三部分是阳铸铭文,说明大安寺重建于明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大铁碑差点遭遇灭顶之灾。一九五一年冬,由于钢铁奇缺,农民耕地没有铁,当地的乡干部便率领群众上山捣毁了大安寺里的铁铸佛像,得铁一千多公斤,由于铁碑厚重,不好下手,所以侥幸得以保存下来。尽管历经五百多年风霜,但大铁碑上的字迹依然十分清晰,碑面也十分完好。
特色
在正殿大门上方靠、的墙壁上有一幅精美的壁画,长约四米、宽七十厘米。壁画是彩色的,黑墨勾描居多,松树、山石、人物栩栩如生。由于年代久远,遭瓦槽漏水侵蚀,不少地方斑驳脱色,但凡保留下来的地方颜色十分鲜亮,好像最近才装饰的一样,不由得让人赞叹古代颜料的精良。
壁画上,一位面相仁慈的僧人身披金黄色袈裟,一手指向远方,正在对身旁的弟子说着什么,弟子仰着头、右手微微抬起,神情专注。师徒旁边,一苹金色的小船正在滔滔江水中行驶,船上一名身穿红色袈裟的僧人左脚踩在船舷边,右脚使劲朝后蹬,手中紧紧抓住一位落水女子的头发往船上拉,江中的女子则显得有些恐慌,一苹手拽着男子的手,另一苹手则紧紧抓住船舷 ..。
这幅壁画被称为「慈航普渡图」,寓意就是观音菩萨普渡天下众生。三十年前这幅壁画被发现时,正殿门上有两块金字匾,左边一块为「金刚经」,右边一块上书「禅悦清幽」楷书大字,壁画就在两块匾的后面,但一直未引起重视。
在大安寺前,矗立着三棵高大的古柏,同样的古柏在寺后还有五棵,它们在《新编广元县?-林业?》中被称为「前三皇」「后五帝」。据林业专家鉴定,八棵树镇树龄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它们不仅构成了寺庙的一道风景,还见证了寺庙沧桑的历史。
一九八四年,大安寺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后升为市级文保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寺址∶朝天区小安乡北云雾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