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的模式
意图的模式
《意图的模式》是1997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巴克森德尔。
内容介绍
这是英国批评家巴克森德尔的一部在艺术史界影响重大的著作。它主要讨论图画的历史说明,通过分析巴勃罗·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这样的图画,关注了历史的对象、意图性的视觉旨趣、图画和思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这样范畴的问题。
作者介绍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Baxandall],英国文化史家和批评家。1933年8月18日生于英国威尔士南部。1955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后师从于利维斯[F.R.Leavis]研究英国文学。 1955年至1958年游学于意大利德国,历任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雕刻建筑部副主任和瓦尔堡研究院研究员。1981年成为瓦尔堡研究院“古典传统史教授”。1986年兼任美国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这是他在该领域担任的第一个专业职位。巴克森德尔毕生致力于研究文化史与批评的关系,其着眼点落实在语言对视觉习惯和技巧的制约上。著作有:《乔托与修辞学》(1971年)、《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图画风格的社会史入门》(1972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木雕刻》(1980年)、《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1985年)、《提也波罗和绘画智巧》(1994年,与阿尔珀斯[Svetlana Alpers]合作)、《投影与启蒙运动》 (1995年)。其中《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和《意图的模式》两书在艺术史界的影响最大,甚至波及到西方中国艺术史的领域。高居翰等人运用其方法,结出硕果。
作品目录
序言
导论:语言和说明
1.说明的对象:经过描述考虑的图画
2.对图画的描述即对观画后的思维的再现
3.三种描述性词语
4.批评性描述的直证性
5.小结
Ⅰ历史的对象:本杰明贝克的福斯桥
1.研究特殊个案的立场
2.福斯桥――叙事
3.提出问题: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这样?
4.整理形式的原因
5.重新体验的三角:描述性构想
6.小结
7.图画对象的特性
Ⅱ意图性视觉旨趣:巴勃罗·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
1.意图
2.图画 Change与国家 Briof
3.谁规定了毕加索的 Brief?
4.文化的画家:以物易物
5.毕加索的市场:结构线索与选择
6.附论影响
7.过程角度论:假设意图流
8.卡恩韦勒、毕加索和问题
9.小结
Ⅲ图画与思想: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
1.国家与思想
2.通俗洛克主义与视觉
3.《饮茶的妇女》:清晰与明亮
4.视觉的清晰:调节与敏锐
5.夏尔丹与往昔的艺术
6.中间人:拉伊尔、夏尔·勒克莱尔、坎拍
7.实体、感觉与知觉
8.被接近的绘画推论
9.《饮茶的妇女》:用约翰·洛克的学说看
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皮耶罗·弗朗切斯卡的《基督受洗
1.文化差异
2.对其他文化的知识:当事者的理解和观察者的理解
3.Commensurazlone――一个老词
4.老词语的三个功能:必要性、陌生性、超实证性
5.真实性与证实:外在得体、内在得体与积极的极度简约
6.三种图像志
7.对此画的明了的读解
8.图画秩序的性
9.批评与可疑性
附录:巴克森德尔谈欧美艺术史研究现状
原典及参考资料
图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作者介绍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