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砺(1107-1167),字元化,出生于磁州武安,享年五十五岁。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对学问的浓厚兴趣。在一次被金军掳走后,他逃脱并藏身于香山寺,期间受到
韩昉的赏识,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胡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随后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包括右拾遗、翰林修撰等。他还曾担任过定州观察推官,在那里他对学生的教导非常严格,使得许多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他又升任礼部郎中,负责制定国家礼仪制度。在晚年,他曾担任
刑部尚书,随皇帝出巡途中病逝。
胡砺自幼酷爱读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
河北省地区时,他不幸被俘虏,一路被带到燕地。在那里,他设法逃离了军队的控制,躲进了香山寺。在此期间,他与仆役们混在一起。
韩昉发现了他的才能,让他作诗以展示自己的抱负。胡砺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展现了清新优美的风格,这让韩昉大为赞赏。于是,韩昉邀请他住在自己家中,并安排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胡砺的学习进步迅速。韩昉曾经预言说:“胡生将来一定会闻名于世。”
十年(1132年),胡砺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榜首,被授予右拾遗的职位,并暂时担任翰林修撰的工作。不久之后,他转任
定州市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在当时是整个河朔地区的佼佼者,有许多学生聚集在这里。胡砺对学生们的教学毫不懈怠,经过他指导的学生都在考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因此人们把他的文章称为“元化格”。
胡砺性格刚直,不愿屈服。有一次,行台平章政事
高桢在真定举行宴会,胡砺想要入席,遭到高桢的斥责。胡砺回应说:“您在朝廷上位时,应该与其他官员保持距离,但在今天的宴会上,我们应该遵循宾客的规矩。”高桢问他以后成为省吏该如何行事,胡砺回答说:“我会按照规定办事,没有什么可以回避的。”高桢对他的话表示钦佩,并向他表示歉意。
胡砺晚年的职位变动频繁。他先是担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当时的郡守态度粗暴,轻视下属,但胡砺总是用礼貌的方式纠正他的行为,最终让郡守感到惭愧并服从了他的管理。
深州市管辖下的五个县,按照惯例设置了上百名弓箭手,这些人大多是市井无赖,打着追捕盗贼的名义骚扰百姓。胡砺意识到这个问题,果断解除了这些人的职务。有人警告他说可能会发生抢劫事件,但他认为自己贫穷,没有必要为此做准备。当晚,他下令打开城门,结果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后来,他再次担任翰林修撰,并晋升为礼部郎中,参与制定了许多重要的礼仪规范。
萧昭文任命为平章政事后,百官在朝廷上祝贺,只有胡砺没有下跪。海陵王询问原因,胡砺引用法令解释,并强调这是对君主应有的尊重。海陵王对此十分欣赏。天德初年,胡砺再次升职为
侍讲学士,共同编写国史。因为母亲去世,他一度离职,但后来又重新任职,担任
宋国岁元副使,由
刑部侍郎白彦恭作为使者。海陵王告诉胡砺,虽然白彦恭的官阶低于他,但由于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他担任副使。胡砺后来又被提升为翰林学士,改任
刑部尚书。在他跟随海陵王前往
开封市的过程中,不幸染病,尽管海陵王多次派使者探望,他还是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