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指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背景与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创意农业是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背景下提出的。这些问题包括农业发展不平衡、粗放型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以及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差。在中国,“创意农业”一词最早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两会上首次提出。他认为创意农业的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空间。2009年12月的中国创意农业(北京)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创意农业价值研究报告,提出了实施中国创意农业的富民计划,并探讨了如何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相关事件
借着世博会这一东风,
上海市周边郊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无论是以特色产品或地区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创意农业,还是以当地本身较为发达的旅游业带动特色产品发展的创意农业,两者都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上海周边郊区的创意农业发展得益于世博会的影响,开展了招商引资活动,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大力发展服务农业。命名确定了60家“世博观光农园”和200个“世博农家”。
功能
(一)转变了传统农业的“低产”属性
创意农业催生了特色农业、景观农业、科技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低劣形象”,并带来了“创意、时尚、休闲、生态”的农业特色标签。
(二)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
创意农业融入文化艺术、科技元素,赋予了农产品丰富的内涵与附加值,使得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提升。
(三)拓展了农业的产业链条
创意农业打造了“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实现了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的紧密融合,带来了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
(四)推动新村建设与城乡统筹
创意农业通过一系列创新,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民文化水平、改善了农村环境,并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
运营与发展
(一)激活乡村经济的投、融资
创意农业为乡村投融资带来契机,要求激活乡村投融资。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激励等方式,加快创意农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立,鼓励乡村农业金融机构切实支持创意农业发展。
(二)嵌入专业知识与创意理念
创意农业需要紧扣时代的相关知识与创意理念,从产业规划、品牌策划、生态设计等多个方面融入“创意知识”,培养乡土“创意社会”的环境氛围。
(三)构建组织化的运作机制
创意农业渴望规模化与组织化的运营方式,以“规模化、企业化、组织化、品牌化”为主导,以“规模化、家庭化、个体化”为补充的运营方式,符合创意农业的产业化开发规律。
(四)铺垫社会化的市场体系
创意农业未来的关键是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创意农业市场化开发体系,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意农业市场体系。
国外模式
法国模式
法国创意农业注重环保生态功能,采取专业化农场生产,减少小型农场,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
德国模式
德国创意农业侧重生活社会功能性,主要形式为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让市民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乐趣。
荷兰模式
荷兰创意农业强调创汇经济功能,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出口型农业,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
日本模式
日本创意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综合功能的创意农业,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特征。
美国模式
美国创意农业重视教育,积极提高国民农业创意性,拥有高科技生产工具,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信息网络。
四大层次
(一)创意产品
创意农业的第一层次是创意产品,包括农产品的形态加工与农作物的科技改造,旨在实现农产品的多种功能。
(二)创意景观
创意农业的第二层次是创意景观,营造创意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重点针对农业田园与民居庭院。
(三)创意民俗
创意农业的第三层次是创意民俗,以现代创意的理念融入传统民俗的继承之中,赋予民俗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四)创意生活
创意农业的第四层次是创意生活,综合农产品、农业创意与民俗的创意,发展乡村创意产业,实现现代新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差距
我国创意农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尚处起步阶段,存在战略规划不足、知识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此外,还缺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意理念的高素质农民和产品品牌运作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