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科苏斯
约瑟夫·科苏斯
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1945年1月31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概念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探索艺术的本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而闻名,被认为是概念艺术的先驱。科苏斯的代表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是概念艺术的典型作品,通过实物椅子、椅子的照片和文字定义三者并置,表达了对可视形态的轻视和对内在信息、观念的重视。
人物经历
约瑟夫·科苏斯出生于1945年1月31日,他的出生地是美国俄亥俄州的托莱多。他的母亲是美国人,而父亲则是匈牙利人。科苏斯在托莱多美术学校学习设计,并在比利时画家Line Bloom Draper的私人指导下学习。
1963年,他因获得奖学金而进入克利夫兰艺术学院学习。在随后的一年里,他前往巴黎并游历了欧洲北非
1965年,科苏斯移居纽约,在那里的视觉艺术学院学习至1967年。
从1971年开始,他在纽约新学社学习人类学和哲学。科苏斯在视觉艺术学院的影响力很大,1967年被提升为教师,他的教职持续到1985年。此后,他在汉堡美术学院斯图加特美术学院担任教授。
目前,他是慕尼黑艺术学院和威尼斯设计与艺术学院的教授,并曾在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等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和客座讲师。科苏斯目前居住在纽约和伦敦,并曾在欧洲的多个城市居住,包括根特罗马
艺术特点
约瑟夫·科苏斯(J. Kosuth),美国“概念艺术”祖师,将观念艺术定义为"哲学之后的艺术",开始审视艺术的角色、地位以及人们赋予艺术品的意义背后所隐藏的东西,探讨交流的界限以及现存各种视觉语言的内在同一性,试图测量艺术冲击力。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传达某一观念而不是制造"永恒"的艺术品方面。还关注对艺术创造的制度性的限制:艺术品是如何成为这个日益腐朽的商品社会的附庸,并进而成为某种风雅或者所谓的"文明"的象征。
身为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先驱,约瑟夫·科苏斯从未停止过对已有固定思维的挑战。他反对赋予某一媒介(比如油彩)特定意义,反感艺术冲击力只来自视觉效果,并试图用艺术的方式建立人与世界“非视觉”关系。最终,他找到了语言——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40多年,他孜孜不倦地将自己对语言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究,以装置、展览、出版物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所有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是他在1965年创作的《一把和三把椅子》。这个作品是由一把真实的椅子、这把椅子的照片以及从字典上摘录下来的对“椅子”这一词语的定义三部分构成,很直白地表达了对可视的形的轻视和对内在信息、观念和意蕴的重视。约瑟夫·科苏斯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艺术品之为艺术品,并不是它的所有构成材料之和,也不是它的美学整体性或呈现方式。椅子(实物)这一客观物体可以被摄影或者绘画再现出来,成为一种“幻象”(椅子的照片),但无论是实物的椅子还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的椅子的“幻象”,都导向一个最终的概念——观念的椅子(文字对椅子的定义)。
艺术观点
科苏斯在1969年发表的文章中,将概念艺术定义为“哲学之后的艺术”。他写道:“所谓现代艺术似乎都是关于形态的……当杜尚的‘现成品’出现,艺术的焦点就从形式转变到说明的内容上。这意味着艺术的本质,从形态问题转变为功能问题。这个转变,从外表到‘观念’,就是当代艺术的开始,也是观念艺术的开始。自杜尚之后的所有艺术形态都是观念的,因为艺术只在观念上存在。”科苏斯在此提到了一个重要人物——杜尚,他的“现成品”被认为是概念艺术最早期的作品。杜尚的艺术思想成为概念艺术的源头,他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意,而不是最终所展现出的物品是否具有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上世纪60年代后期观念艺术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早在50年前就被杜尚所预见。
此外,科苏斯反对赋予某一媒介以特定意义,他否定艺术冲击力只来自视觉效果,并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建立人与世界的“非视觉”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孜孜不倦地将自己对语言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究,以装置、展览、出版物的形式展示。概念艺术家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主体的内在心灵,通常将创作的具体过程与行为结果一并展示在观众面前。他们认为,艺术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定观念或蕴含深刻思想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行为。概念艺术的表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提案、摄影、文件、表格、地图、电影等,概念艺术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作品
约瑟夫 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展示了一把折叠木椅的照片和一段打印出来的关于椅子的解释,以及这把木质折叠椅。很显然,这是一种类似于杜尚式的观念表达。那么,他想表达什么呢?“原真性”,一切事物的“原真性”。比如这把椅子,语言表述和仿真都不是实物本体。照片象征着人头脑中的形象思维,文字解释象征着人的语言逻辑思维,但是,这两者相对于在场的椅子的实体都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充满误解的。一切事物都是一样。比如一个人,今天的他不是昨天的他,并且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时刻的他都不是完整的他这个人。并且,你去与他交往也好还是了解也好,永远只能把握当下的他的片段。形象地说就是“一个人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一位初恋的可人情人变成如同嚼蜡般无味的老婆,原因只有一个,你用经验和记忆在观念地掐死她。今天的她不是昨天的她,她的昨日种种昨日死。无论昨天她对你做了什么,是伤害是体贴,今天的她如日头一样崭新,你必须重新开始与她相处,没有记忆,没有成见,情感也就永远鲜活。
其他活动
除了创作艺术作品,科苏斯还进行了一些合作项目,如设计约翰·凯尔的专辑封面,并与伊利亚·卡巴科夫合作制作了《两种平庸的走廊》。他还进行了一些永久性的公共委托项目,如在法国费热克为埃及学者让-弗朗索瓦·尚普利翁设计纪念碑,在日本策划了一场庆祝巴尼斯纽约店开业的展览等。科苏斯还是《艺术与语言》杂志的美国编辑,并撰写了多本关于艺术和艺术家本质的书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艺术特点
艺术观点
代表作品
其他活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