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先烈(?-1816)字鸿箴,
江西省抚州市
宜黄县神岗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
举人,初任
陇西县知县。该县
荒漠贫瘠,他教民开垦荒地,并发给粮种,又教民种桑养蚕,数年后蚕桑业得到发展,县民生活得到改善。
应先烈(?-1816)字鸿箴,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神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初任陇西知县。该县荒漠贫瘠,他教民开垦荒地,并发给粮种,又教民种桑养蚕,数年后蚕桑业得到发展,县民生活得到改善。调
会宁县,立义学,发展
回族教育,使该地好讼喜斗之风得到改变。又调安定(今甘肃
安定区),该县地处交通要道,来往官差络绎不绝,以往均征民间车马应急,百姓苦于应付。他筹资造车三百辆,备好应急马匹,免除百姓劳役之苦。又调
皋兰县(今
兰州市),该县地处
黄河边,水患为害甚烈。他实地勘察后,设岸筑坝13座,作为护城屏障,排除水患。适逢荒年歉收,百姓要从远处运粮,黄河水流湍急,不通舟船,往返异常艰难。他集思广益,将12张牛皮革缝合成一只皮筏,载粮由
西宁市顺流而下,以济饥荒,牛皮筏遂成黄河上的交通运输工具。后调升为
酒泉市(今甘肃酒泉)
知府。该地过分开采金矿,造成水土流失,干旱严重,庄稼收成低。他动员百姓封闭
金矿,将被流沙淹埋的渠道重新加以整治,得以灌溉农田达数百里,民享其益。调
兰州府,因其单骑前往劝化
回族首领有功,赏戴花,补授湖南郴州。不久,调为
常德市知府。在常德创办朗江书院,发展教育事业;组织修筑加固河坝,构建护城堤,阻挡洪水。常德北面靠
洞庭湖,有湖田数十万公顷,水涨可以捕鱼,水落则成良田,疆界难以划分,常引起诉讼纠纷。他亲临现场勘察,立标志,划界线,使长期存在的讼案得以解决。对抢劫洞庭湖中往来船只的案情,他深入调查,及时破案,确保旅客往来安全。常德士民称其为“白面包公”,列入
名宦祠。嘉庆十八年(1813),应先烈主持
编修了《常德府志》,成并刻印传世,全书48卷,《文征》3卷,《丛谈》2卷和附录。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1816),调任贵州安顺府。他裁减衙役,严禁
属下以公谋私;处理
民事诉讼法,多以调解为主;有冻馁者,则尽力施济;对待儒士,他寄以殷切期望。在
安顺市任上数月,不幸病逝,士民深怀其德,哭拜其灵柩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