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智华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甘智华,男,现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低温回热制冷法的研究与应用。
人物经历
甘智华的教育背景始于1979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广西华南船舶机械厂子弟学校完成小学学业。随后,他在同一所学校完成了初中学业,时间跨度为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他转至广西梧州高中接受高一和高二年级的教育。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他又在厦门双十中学继续其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学习。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甘智华在浙江大学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专业完成了本科学习。之后,他获得了免试攻读制冷与低温工程硕士学位的机会,并在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期间完成了相应的课程。紧接着,他在1997年9月至1999年1月期间提前攻读了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在这段时间里,他还获得了国家公派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资助,前往德国吉森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进行研究。2000年4月至2000年12月,甘智华顺利完成了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的学业,并于同年12月18日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此后,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自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担任教职。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他晋升为讲师。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甘智华成为该院的副教授。自2010年1月起,他一直担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的教授职位。
研究方向
甘智华教授的研究重点在于低温回热制冷法及其应用。具体而言,他的研究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合工质脉管制冷法研究。甘智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效率混合工质回热式低温制冷法研究”(50106013),提出了利用磁性蓄冷材料吸收氢气以提升比热容的新方法,从而显著提高了低温制冷机在30K温度范围内的制冷性能。这一研究成果经过浙江省科技厅的鉴定,被评为“国际领先”,并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03128816.2,200410015824.2)。此外,他还因此成果获得了教育部二等奖(排名第三)。
2. 液氦温区低频回热制冷机理研究。甘智华与邱利民和陈国邦教授合作,共同开发了低频回热器的性能优化方法。他们的团队在过去六年间不断刷新单级脉管制冷机的世界纪录,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他们还研制出了能够在4.2K达到1.0W制冷量,以及在40K达到15W以上制冷量的分离型二级脉管制冷机。这些核心技术已经在日本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并且正逐步应用于低温超导领域。“863”目标导向子课题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这项成就使甘智华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
3. 液氦温区高频回热制冷机理研究。甘智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K温区高频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理研究”(50676081),旨在满足深空探测对液氦温区制冷的需求,探索在深低温、高频条件下的回热器高效工作原理。在他的带领下,研发了一种能够进入液氦温区的预冷型高频脉管。
4. 80K大功率密度高频回热制冷机理研究。甘智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百千赫兹交变流大功率密度高效回热制冷机理研究”(50876094),着眼于军事和空间探测领域对小型化、轻量化制冷装置的需求。在他的指导下,成功研制出了分别在60Hz和120Hz频率下工作的5.0W@80K单级脉管制冷机和10W@80K的百赫兹高频脉管制冷机。此外,还开发了一种采用直线臂板弹簧支撑的线性压缩机。
主要贡献
甘智华教授在其科研生涯中共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其中包括被SCI收录的27篇文章,被EI收录的32篇文章,以及被ISTP收录的25篇文章。他还拥有20项中国发明专利和14项实用新型专利。甘智华教授参与并通过了四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他致力于推动4K温区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尤其关注低温材料热物性、绝热技术、真空技术和相关的测量技术。
获奖记录
甘智华教授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曾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包括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和一项三等奖。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