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第一中学
1941年创办的示范高中
宜城市第一中学(简称宜城一中),成立于1941年8月,前身为宜城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为黄开茂。1943年迁至城关北街学内,1945年更名为自忠县立初级中学,1948年迁至北邱家堰,1949年更名为宜城县初级中学。1958年秋季开设高中班,1981年7月学校分为两部分:宜城县第一中学(高级中学)和城关中学。1993年,宜城县第一中学成为单一高中体制。
宜城一中是湖北省首批办好的一百八所重点中学之一,也是襄樊市十六所重点高中之一。作为宜城地区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累计为社会和高校培养输送人才达2.2万余名,为宜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宜城一中的办学理念是“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进”的办学策略,形成了“朴实的校风、严谨教风和勤奋的学风”。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1941年8月,小河泰山庙创办的宜城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黄开茂
1943年,迁校至城关北街黉学内
1945年3月,更名为自忠县立初级中学
1948年1月,迁址北邱家堰
1949年7 月,更名为宜城市初级中学,同年暑期迁入宜城市西街25号
1958年,开设高中班
1981年7月,学校一分为二、组成宜城县第一中学(高中)和县宜城市城关中学
1993年,成为单一高中体制
2005年8月,宜城一中整体搬迁至中华路388号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实验楼一栋,教学楼3栋:南楼(尚义楼:遵尚道义,吾辈赴之)、中楼(恭礼楼)、北楼(劝智楼),共9个标准教室,学生宿舍6栋,教职工宿舍1栋,校园环境优美。
校园活动
开学典礼,运动会,英语沙龙、五四文艺汇演、元旦晚会、各类名人讲座。
校园资讯
2015年高考成绩揭晓,宜城一中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516人,较2014年460人增长12%,创历史新高。
2015年高考成绩揭晓,我校高三(3)班孙翔鸥以662分的优异成绩获宜城市理科,名列襄阳市各县(市)区高中第一名。(语文119、数学129、英语140、理综274)
高三(18)班郑庆洁以595分的优异成绩获宜城市文科状元。(语文132、数学133、英语144、文综186)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2014-2015学年度教学教研总结
2014-2015学年度,教科部紧紧依托中心教研组与学科教研组,树立“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改进、改善自己的教学结构,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效”的意识,突出“人、教研、课堂”的关联性,引领自己的学生在落实的基础上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通过“聚焦课堂、专题研讨制,集体备课制、一师一课制,中心发言制,循环听、评制、师能测试制”等活动的开展,对课堂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重新审视与合理的构建,找出共性有效教研。既提高了学科教研的凝聚力,又提高了日常教研的针对性、时效性。为2015年高考一类上线人数强势越过530人大关,奠定了有益、有利的基石。
2014-2015学年度,教科部在各年级部各学科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的支持下,开展循环听、评课2节次,其中“一师一课”5节次,录播课1节次,循环听、评课开展比较认真规范的学科教研组有:化学组、物理组、数学组、生物组、语文组。
2014-2015学年度,以“我做高考题,我研高考题”为主体的师能测试,9大学科共有218人参加。师能测试成绩90分以上有2人,其余全部都在8分以上。不仅达到了全员参与的活动设计目标而且创造了全员优秀的标高。其中褚汉华等3位教师,在本次师能测试中获得“高考真题测试”先进个人一等奖。高考主题研究论文共收到2篇,经过初评、复评、网上比对、确定,操明宝等2位教师所撰写的“高考主题研究论文”荣获本次测试“研究论文一等奖。”
2014-2015学年度,各学科教研组狠抓教研质量,想方设法充实教研内容,提高教研时效,都能在数量、质量上严格按教科部要求完成。物理组、生物组完成了3次周教研,其余学科组均完成了14周次教研活动。
2014-2015学年度,在分管校长吕学文同志的指导下,教科部建立了所有职员的职责分工,建立了每个学期的工作流程安排表,做到了“科学、有序、规范、高效”。不仅完成了上级1次的各类大型检查,而且通过“经济、学分、学时、登记、签名、拍照、录像、每月汇总、每月公示、每月结账”等1个有机方式,有效抓住了学科教学核心工作的推手,确保了我校有效备考的持续性发展。
2014-2015学年度,教科部存在的问题:
1、教科部承担的各级各类迎检或专项督导性验收工作过多,让教科部的核心工作受到较大冲击。
2、新课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评估,未能提前科学量化。
3、学科教研的各种激励机制不是很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2014-2015学年度基本情况
本学期全校共设行政教学班5个,共有3人,其中高一年级1个班1人,高二年级19个班1216人(15理,4文),高三应届部18个班1296人(14理,4文),高三补习部4个班4人(3理,1文),但生源质量与人数不足200的实际状况令人堪忧。在岗教师254人,其中35岁及35岁以下的教师共有74人,占比30.1%。全校共设“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微劳通”等10个学科教研组。各年级部均设定了相应的学科备课组。随着一师一课、国家远程教育学分、学时认定的强势推进,各年级部、各学科组要继续秉承我校传统,搭建“一个平台,坚持两个制度,把教科工作引向深入”的常规工作重点,教科部将强化服务与督查,将协同各年级部、各学科教研组,开展“师能测试、一师一课、优质课竞赛、循环听评课、魅力课堂展示”等活动。引导我们在我校现有生源质量基础上,“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近四年来,我校在32个免费师范高材生的加入后,成长迅速,已经成为了我校新课程思想,新型教学教研的骨干力量,是我校新发展的新动力。
三、2015-2016学年度基本思路
1、针对现有生源实际立足校本教研,精细化引领,提升师生发展质量。
2、狠抓常规,督导落实,及时反馈,完善激励。
3、科学筹谋,精细安排,促进五个发展。
(1)高考备考传承性研究与师能测试。(2)魅力课堂大展示、优质课大比武、循环听课评课、一师一课等四类活动合一工作。(3)学科教学专题研究。(4)学科发展与学科竞赛。(5)青篮工程特色推介。
四、2015-2016学年度基本工作
(一)教学教研基本工作
1、抓好“中心教研”活动,本年度计划召开2次中心教研会,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与评审量化标准。
2、抓好学科组教研活动,完善教研活动内容、结构、形式。(如:理论引导或学法教法建议,学科专题研讨。)
3、坚持做好“三室”开放,完善教辅工作规程,强化教辅工作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主动协调意识。
4、组织秋季田径运动会。计划在10月22日至10月30日期间择时召开全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5、办好2015—2016学年度的四校联考。
(二)教师培养
1、完善“青蓝工程”等有关制度,推介师徒特色。
2、改进师能测试的方式与评价方案。
3、完善继续教育学分学时的认定、督查工作。从2014年9月已经开始,非集中培训学时学分由教师本人的“一师一课”、“循环听、评课”,教研会发言材料,学科论文等材料来量化积累完成,集中教育学时学分认定由省继教中心引导整合的“远程教育平台”来直接统计完成。
(三)教辅资料管理
为全面贯彻“能力为重”的高中新课改精神,突出学科核心能力与品格,为加强学科组质量建设,学校党委建议:
1、学科教辅资料的征订要求:
除英语学科可增加一本“英语听力”外,所有学科一学期最多只能订一本教辅资料。确因学科原因必须多订一套教辅资料或读本的,需报请学校党委会讨论后决定。
2、学科配套试卷的征订要求:
除高三各学科允许一学期订一种配套试卷外,高一、高二各学科不能征订任何配套试卷。确因学科原因必须订一套试卷的,需报请学校党委会讨论后决定。
3、各年级征订资料的种类、数目与价格认定由教科部统一核查、上报。
(四)学科建设
1、加强学科组织教研活动的质量建设,争创先进教研组。每学科循环听评课小组,平均每个星期开展1次循环听、评课或一师一课活动。
2、建立学科专题教研资料库,解决教学中针对我校实际的“真、小、细、尖”等问题,推动学科发展,增强学科教研凝聚力。
3、各学科着手编制与教学进度相匹配的,能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练”。
4、2015—2016学年度,竭力办好“四校期中联考”,并开好期中联考质量分析会与交流、评价活动。
近年来一中竟培养了23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名校生,大批学子考入中科大、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2004到2008年上本科线分别为1699人、1763人、1645人、1530人、1861人。2001年600分以上117人,2002年600分以上134人,梁张倩691分夺襄阳市理科状元;2003年上省线万人比50%,综合指数98,上重点线549人,考清华、北大6人,获襄樊市高考优胜奖、先进奖等所有奖项,综合量化分超部分省重点中学;2004年本科升学率89.2%,600分以上172人,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8人;2005年上一类重点线558人,本科升学率91.3%,遥遥领先于襄樊市所有重点高中,是襄樊市升学率唯一超过90%的学校,吕龙成为襄樊考入香港城市大学第一人;2006年上重点线569人,应届生一类线上线率高达38%,居湖北省同类学校第一名;2007年张昕以683分夺襄阳市理科状元,列湖北省第7名;2008年本科上线率83.4%,一类重点线453人,各项指标均列襄樊市重点高中第一位
师资力量
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名,特级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2人,取得高级职称者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40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竞赛奖。
学校获奖情况
经过6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及“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2005年,学校先后被宜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红旗单位”、“市平安校园”,被共青团襄阳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被襄樊市教育局授予“教研工作先进单位”,被襄樊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单位”等光荣称号。
楚天名校
汉江之滨,宋玉故里,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特色的楚天名校━宜城市第一中学。
高远的目标,科学的理念,近百年来结出累累硕果。在学校历年毕业的两万名学生中,著名专家、学者,还有许多社会名流、政界人士,他们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校区介绍
在籍学生由2004年4138人计58个教学班增至4885人计64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由2004年256人增至312人。2005年8月,宜城一中整体搬迁至中华路388号,新校区总投资0.8亿元,完全按现代化学校标准建设。2005年8月25日,市一中开始整体搬迁,由原西街25号迁至中华路388号,至9月6日全校搬迁完毕,宜城一中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宜城市第一中学由浙江益龙集团(宜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和宜城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250亩,建筑总面积7.8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000平方米,学术报告厅等5500余平方米。学校拥有三幢全框架结构教学楼:南楼 中楼 北楼,共90个标准教室,一幢高标准科技实验楼,一幢二层阶梯教室,六幢学生公寓,天桥等。
新宜城市第一中学建设工程,由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主入口设在中华路上,同时在中华路上还设有一辅入口,在公园路上,另设一直达生活区的辅助入口。校园环境优美,生活区与教学区隔河相望,教学区建筑相对集中,各种建筑由连廊衔接,使整个教学区连贯统一,浑然一体。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省内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标准400m塑胶跑道运动场及人工草坪足球场。拥有宽敞明亮的生态环保型学生食堂4个和人性化的学生公寓6栋。新校区绿化由专业公司承建,努力打造园林式生态型新校园。
国际合作
学校与美国East Los Angeles College(东洛杉矶学院)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东洛杉矶学院将为宜城一中提供免托福成绩入学待遇,并为被推荐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宜城一中利用寒暑假,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冬/夏令营美国文化之旅活动。
参考资料
宜城市第一中学学校概况.阳光高考.2023-12-22
目录
概述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校园活动
校园资讯
师资力量
学校获奖情况
楚天名校
校区介绍
国际合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