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灰大袋鼠
哺乳纲双门齿目袋鼠科动物
东部灰大袋鼠(学名:Macropus giganteus),又名东部灰袋鼠,是袋鼠科大袋鼠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东部地区,数量约有700万。其种加词"Giganteus"意为“巨大的”,尽管其体型并不是袋鼠科中最大的,但雄性东部灰大袋鼠的体重通常在66至100公斤之间,站立时高约2米。
形态特征
东部灰大袋鼠主要呈浅灰色或褐灰色,腹部呈银色或奶白色,有些甚至是白色的。东部灰大袋鼠与西部灰大袋鼠很难分辨,它们有着非常相似的外观及面部结构,吻部也同样有幼毛覆盖。
繁殖
东部灰大袋鼠全年都会繁殖。雌性是胚胎滞育的,即可以延后下一胎的出生,直至前一胎的幼袋鼠离开育幼袋。不同于有胎盘哺乳纲,袋鼠的幼崽没发育多久就会被生下来。刚出生的幼崽基本没发育完全,身上无毛,四肢短小,非常无助。它得沿着雌袋鼠科的腹部爬到袋子里,在那继续发育。
生活习性
东部灰大袋鼠分布在近大城市的南部及东岸。它们栖息在辽阔的草原,日间以丛林作为遮荫。它们是夜间或暮晨活动的。在一些偏远地区,东部灰大袋鼠是以大群聚居的。
速度
东部灰大袋鼠可以移动得很快,最高纪录达每小时64公里。
保育状况
有指自欧洲殖民澳大利亚后,袋鼠因草原的增加、澳大利亚野犬的减少及人工水井的出现而数量大幅上升。现时估计东部灰大袋鼠就有200万只。故在一些地区出现宰杀东部灰大袋鼠的情况。虽然东部灰大袋鼠的数量仍很多,但也已从一些地区绝迹。
保护级别
东部灰大袋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繁殖
生活习性
速度
保育状况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