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八夜
2010年高峰执导的电影
《八天八夜》是一部2010年上映的励志电影,由高峰执导,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片以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为背景,讲述了153名矿工被困井下8天8夜的真实事件。在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功救出受困矿工115人,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
剧情简介
剧本以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真实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省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在漆黑的矿井中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
幕后制作
影片聘请曾创作电影剧本《生死抉择》《寻找微尘》的贺子壮担任编剧,并由曾获电影百合奖的优秀导演高峰执导。
省煤炭地质局副总工程师李振拴、汾西救护大队党委书记宋承文、阳煤救护大队大队长赵青云、同煤救护大队副大队长马红利,均是剧本原型。他们与省煤炭厅、卫生厅、安监局等部门参与“3·28”大救援的人员,共同完成了对《八天八夜》剧本的研讨。
本片将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创作、摄制,预计投资1000万元。这不仅是山西厂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也是该厂转企改制以来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影片除了聘请国内一线主创阵容外,还将斥资搭建井下作业场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煤矿井下作业场面与透水肆虐的场景。
据悉,影片会作为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重点献礼片在2010年“十一”前后隆重推出。
2010年5月29日,本片导演、编剧携剧本初稿来到太原市,举办剧本研讨会,特别邀请全程参加抢险救援的一线救援人员提出修改意见。
相关新闻
王家岭矿难剩余遇难者名单不再公布
山西省委宣传部通报,通过多种渠道对被困人员核实和对遇难人员进行脱氧核糖核酸鉴定,中煤能源集团一建公司在2010年4月3日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第七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153名被困人员名单与实际搜救结果完全相符,为尊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国务院调查组正在对事故进行调查。
相关思考
山西电影制片厂将投资1000万元拍摄电影的消息,再次将渐渐远去的王家岭矿难推到了公众面前。此次矿难,曾经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坚持不懈的救援努力,最终让百名井下矿工生还。当时,喜出望外的安监官员称,“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也有不少人反思矿难背后的“人祸”因素。影片的拍摄,让争执再起。
为什么要拍矿难救援献礼片
据悉,这部反映“王家岭大救援”并暂名为《八天八夜》的电影,将作为“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批评者认为,沉痛和反思远胜于唱赞歌,偏执于“丧事当喜事办”的习惯思维,只会让灾难更加深重,我们的社会难道缺这样一部“歌功颂德”的电影吗?其实,“丧事当喜事办”是特殊年代把新闻宣传当成工具带来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灾难和损失一笔带过,大书特书有关部门的关心关怀、及时有力的救援措施和救援成就。唐山地震,现场摄影师被要求只能拍摄损坏的建筑,制作地震科教片,而不能拍摄废墟上伤痛的人群,这导致真实的灾难镜像永远地缺位,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遗憾。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这种“成就式”报道已经得到重大改观,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全方位的报道早就摒弃了“丧事当喜事办”。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舆论时代到来的时候,到处都是活跃的“公民记者”,“人人都是报道者”,再想重复旧的做法,已无可能。
所以,听到“王家岭大救援”将拍摄成电影《八天八夜》的消息后,与其继续声讨其“丧事当喜事办”的思路,谴责其浪费钱财和丧失良知,不如换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如何拍一部有意义的灾难片?影像是真实而具体的,一篇新闻报道可以抽象地写一句“政府的关怀和重视”,而一部按照艺术规律拍摄的优秀电影故事片,真要体现出这种“关怀和重视”,却必须有生动的细节和故事。概念化的表达和程式化的表演,很难打动观众。
所以,“王家岭大救援”要拍摄成影片,不管资金是电影制片厂自筹,还是政府拨款、社会投资,其所要遵守的,首先都应该是艺术创作的规律,而不是主题先行。按照艺术规律办事,王家岭矿难首先应该拍成一部灾难片。我希望,电影能真实地呈现矿难发生后井下工人求生的困境和无奈,在微茫的生命希望中,人性的理想、光芒,是怎样展现出互助支撑和感人的力量。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而言,灾难片就像一个民族的心灵历史也和精神镜像,唐山地震如此,王家岭矿难也如此。没有人反对冯小刚拍摄《唐山大地震》。他刚刚制作了一个宣传片,片中一个小女孩的雨中镜头和忧伤的音乐,马上引起了亿万网民的共鸣,进而对《唐山大地震》充满期待。如果“王家岭矿难”被拍摄成一部历尽艰辛、充满悲苦却又折射出人性光辉的灾难片,而不是粗制滥造的歌功颂德片,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它?
面对层出不穷、让人忧伤的矿难,我们确实应该有更多反思和警醒;对煤炭暴利、官煤勾结等等社会问题,我们也应该有斩断利益勾结、走出现实困境的勇气和办法。但就一部电影的拍摄而言,让艺术回归艺术,让真实再现灾难成为重要诉求,比单纯反对拍摄电影的道德义愤更重要。
《八天八夜》悲剧 or 喜剧
“王家岭大救援”即将被搬上银幕,暂定名《八天八夜》。剧本以“3·28”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真实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经过当地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据悉,影片会作为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6月1日《山西晚报》)
“史上投资最大”、“重点献礼片”……这些词句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有关方面正在筹办一件喜事,而且还要“大操大办”。可这是一件怎样的“喜事”呢?每当想起或听人提起王家岭矿难,我首先想起的是两个问题——
一是事故责任的追究。事故发生不久,就有报道说,事发前一天,工人们就发现煤矿巷道内有雾,甚至还出现煤板脱落,这就预示可能有水。发现这一预兆的工人向矿方进行了报告,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局长骆琳也曾表示,煤矿在应急方面存在问题。很多信息表明,王家岭矿难很可能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但两个多月过去了,事故的调查至今没有结论。责任还没有查清,歌功却已经开始。真不知道《八天八夜》的剧本是从哪写起的——莫非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完全省掉、开场第一幕就是透水已经发生吗?
二是遇难矿工的名单。事故发生后,舆论曾呼吁官方公布被困矿工的名单,但有关负责人只是匆匆念了一遍,没人能听清楚,更没人见到详细文本;要求公布38名遇难矿工的呼声更高,但有关方面还是不为所动,直到近两个月后,当地政府发布通报称,“为尊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如此一部灾难片,面对“主角”的缺失,真不知编剧是怎么创作的?
纵观事件的经过,王家岭透水事故的教训肯定大于经验。我们必须铭记,“3·28”是一个灾难纪念日。然而,有关方面掐头去尾——省去事前责任,略掉事后处理——愣要把一出悲剧演成喜剧,这种“丧事喜办”的功夫也算是一种“奇迹”吧。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八天八夜 (豆瓣).豆瓣.2021-03-10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幕后制作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