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章
吴为章
1934年5月4日—2009年1月10日,女,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0年,17岁的吴为章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28岁的吴为章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师从语言学大师方光焘。1965年,32岁的吴为章成功毕业,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吴为章一生致力于汉语言教学与研究,涉及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广播电视语言等诸多领域,尤其在汉语配价语法、汉语句群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广为学界称道。
个人简历
吴为章(1934-2009),女,福建南安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师从语言学大师方光焘,1965年至中国传媒大学(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吴为章一生致力于汉语言教学与研究,涉及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广播电视语言等诸多领域,尤其在汉语配价语法、汉语句群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广为学界称道。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因病于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5岁。
人物年表
1934年5月4日生,福建安南人。
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1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61-1965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生,师从语言学大师方光焘先生。
1965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
1965年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1984至1989年任语言文学部主任。
1988年评为教授。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至1996年受聘担任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利国语言文学学科组委员。
1999年退休。
1999年10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是语言学理论著作的精品。
吴为章教授在晚年时定居北京市,被严重的心脏病所困扰,经常心脏病突发。
2009年1月10日,吴为章老师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5岁。
学术经历
进入北京广播学院
1965年,吴为章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当时,由于工作需要,吴为章改行当了新闻写作课老师,曾先后教过采访学、通讯写作、基础写作,编写过《通讯写作》讲义,与人合作出版过《写作基础知识》。1980年,还是由于工作需要,吴为章回到自己的专业,担任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教学工作;1986年后,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语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期间,又先后主讲中外语法学论著研读、普通语言学、语法理论、语义学、广播电视语言理论和应用等课程。在教学之余的有限时间里吴为章潜心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各类文章70余篇;公开出版著作10部。
吴为章的论文和文章涉及的面比较宽,语言理论、语法、修辞、词汇、广播电视语言、闽南语等都有成果问世。不过重点探讨的课题是现代汉语动词的“向”(或“价”)、现代汉语的句群和广播电视语言运用。前两个课题都是80年代以来受到语法学界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后一个则是有待深化、以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的重要课题。
发表第一篇关于句群的论文
1982年,吴为章发表第一篇关于句群的论文《“语段”探讨》,以后又一直关注这一课题。广播电视语言 研究基本上还处在低层次阶段,1991年以后也并没有迈出多大的步子。吴为章正面临着如何深化的局面。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科学的广播电视语体学,以便更自觉地运用语言,为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水平服务,为维护民族共同语——汉语的规范出力,为发展当代语言学作贡献。为了这一目标的尽早实现,论文列举典型事 例说明,有志者应该增强多方协作意识、理论兼容意识和方法更新 意识,以推进当前的研究。论文《谈广播稿中语音要素的运用》、《语法分析和播音》,都是从“利于听”和“声音美”的角度讨论广播语言运用的,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中的《语法分析和 播音》,针对播音和节目主持语言中语调运用不当的情况,列举实例力图说明强调停顿、强调重音、升降和节奏并非完全决定于表达需要和传者的感情变化,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语言结构的制约。这也就是说,语调的特殊运用应该同语言结构关系相协调,而不允许随意破坏语言结构关系;论文因此提出,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语 法知识并进行析句的基本训练,也是培养和提高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电视节目词语运用十六条》是探讨广播电视语言运用的十六篇知识短文的结集。在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方面,相关学科的许多专家学者,不仅十分关心,而且撰文参与、亲临示范。
《语言学家对广播语言研究的贡献》从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两个方面,概括介绍了叶圣陶、吕叔湘朱德熙三位先生的主要贡献。论文《广播语言研究述评》以1940-1990年间发布、发表或出版的,笔者视野所能及的,有关广播语言运用的近二百篇文件、论文、文章和十部教材、专著为评述依据,从中初步梳理了广播语言研究的发展线索:萌芽时期(1940-1949)、探索时期(1950-1965)、停滞时期(1966-1976)、复苏时期(1977-1979)和 发展时期(1980以后);概括评介了各个时期有影响的论著和大致归纳了各个时期的研究特点。
对句群研究的发展
吴为章在1984年《句群》一书出版之后,又围绕句群是“语法的最大单位、段落的构成材料、修辞的起码 语境、话语的重要单位”这一基本认识,针对教学和运用中的难点和需求,陆续发表、出版的一部分文字。选进这个集子的论文在内容上对专著作了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基本知识较为系统、专门问题有 所开拓,有一定学术深度和实用价值的整体。论文《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从受国外“句子实际切分”问题讨论的影响、受国外“话语语言学”问题讨论的影响、受国外写作教学中“模式段落”教学法的影响、受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人工智能研究新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句群研究的兴起,是语法教学和研究深入发展和更加注重实际 的结果,也是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及有关学科发生、发展的需要。论文 《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通过细致描写解证句群的下位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说明目前关于句群分类的研究是比较粗疏的,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怎样组织承接句群》是一篇讨论句群组合的知识短文,以承接句群为例,介绍三种常见的组合方法。论文 《句群切分和播音》探讨句群内部组合层次的切分方法和段落切分为句群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句群是段落中的层次,是“语脉”,即体现作者思路中一个个步骤的具体语言脉络。
吴为章认为:播音稿件分析不仅要掌握“文脉”——文章的层次,从宏观上把握播音的感情运用和语言基调;而且要了解“语脉”,搞清一个个段落、一个个句群、一个个句子、一个个词语的内在联系和上下衔接,才能达到播讲顺畅自 如、主次分明、感情饱满、内在语丰富恰当。其中,句群作为沟通句法和章法的桥梁,尤其应当熟练掌握和给予足够重视。《吴伯萧〈菜园 小记〉句群切分》提供了一个运用句群知识分析篇章,把握语脉和文脉,以便了解文章主要观点和概括文章主题的实例。
《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发表在《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上,论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句群研究的重要价值: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句群学习对汉族人提高表 达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句群分析对外族人加快汉语学习进程的效益、句群理论与语法研究的关系。在谈及句群理论与语法研究的关系时,论文提到的有:句子的功能分类、歧义结构的研究、主语的有定无 定、动词支配成分的隐现。
人物评价
吴为章一生致力于汉语言教学与研究,涉及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广播电视语言等诸多领域,尤其在汉语配价语法、汉语句群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广为学界称道。
吴为章教授生前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是南京大学语言学鼻祖方光焘先生的弟子,多年来一直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学研究,著述颇丰,在老一辈学者中享有盛名,也是语言学界老一辈中的女中豪杰!
出版专著
一、出版专著5部
《句群与表达》,中国物资出版社,1988年。
《主谓短语主谓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实用语法修辞》(修订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3年。
《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二、与人合作出版专著9部
《写作知识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
句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现代汉语》
《实用型语法教程》
《语言学习百问》,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汉语学习析疑》
《广播电视语言应用》,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
《汉语句群》,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现代汉语实用通典、语法部分》
晚年生活
吴为章教授在晚年时定居北京市,被严重的心脏病所困扰,经常心脏病突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人物年表
学术经历
进入北京广播学院
发表第一篇关于句群的论文
对句群研究的发展
人物评价
出版专著
一、出版专著5部
二、与人合作出版专著9部
晚年生活
参考资料